然是那六艘合众国战舰,而且只有巡洋舰开火,另外五艘驱逐舰都没开火。
关键还有,“兰芳”号已经杀到。
以AI显示出来的信息,“兰芳”号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将中子炮对准合众国巡洋舰。要不了多久,如果那艘合众国巡洋舰还没有转向,就会越过轨道中线的外侧边界,进入火星联邦实控区。
按照最高统帅部下达的命令,“兰芳”号将在这个时候开火拦截合众国巡洋舰。
只要“兰芳”号投入了战斗,那几艘合众国战舰就无暇他顾。
至于那艘还没暴露的巡洋舰,就算真存在,也在较为遥远的地方,而且其飞行方向未必跟“冒顿”号平行。
什么意思?
如果那艘巡洋舰的航向与“冒顿”号的航向有一个夹角,要继续追击,就必须在某个时候启动发动机进行减速转向。
到时候肯定会暴露行踪。
如果没启动发动机,就不可能继续追击“冒顿”号。
正是有了这些判断,秦旭才做出了拦截那些鱼雷的决定。
按秦旭的想法,在成功拦截射向“冒顿”号的鱼雷之后再加速追上去,然后出动陆战队员控制“冒顿”号。如果“黄蜂”号能追上来,自然是再好不过。哪怕“黄蜂”号没及时追上来,也能单独押送“冒顿”号离开战场,然后再设法跟“兰芳”号,或者是舰队里的其他战舰取得联系。
关键只有两点,一是拦截那些鱼雷,二是控制“冒顿”号。
拦截鱼雷的战斗就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四门加特林电磁炮火力全开,在短短三秒钟之内打出了数十个短点射,只是命中率依然低得出奇。
没啥好奇怪的。
为了降低被鱼雷击中的风险,AI控制“火蚁”号跟鱼雷的轨迹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也就扩大了电磁炮的开火距离。更何况,那是跟战术导弹差不多大小的通用鱼雷,即便是在近距离,拦截的难度都非常大。
很快,“火蚁”号的加速度降了下来。
这个时候,前方的“冒顿”号也已在开火射击。
不是向“火蚁”号开火,而是用电磁炮拦截逼近的鱼雷,也就是进行自卫。
与“火蚁”号相比,“冒顿”号的火力强得多。
当最后一条鱼雷被摧毁之后,AI解除了战斗状态,关闭了抗压设备,抽出了充入宇航服的抗压液体。
等到秦旭他们回过神来,也就是咳出了残留在肺里的呼吸液之后,AI才把最新的战术信息显示出来。
“冒顿”号成功拦截了最后三条鱼雷,暂时是完好无损,还把加速度降低到了1G。
此外,“冒顿”号发来消息,表示愿意向火星联邦投降,在火星战舰监督下解除本舰的武装。
只是,火星联邦得答应为其提供安全庇护。
为了表明诚意,“冒顿”号已经关闭所有探测系统,让几十门适合近距离交战的电磁炮处于关闭状态,准确的说是收入炮塔。至于那些装载了鱼雷的一次性发射装置,外盖板全都处于闭合状态。
简单的说,“冒顿”号处于非武装状态。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唐芯等陆战队员送到“冒顿”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