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宣传机器,全力开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鹏是个富家子弟,生活无忧,但意志消沉。当他的思想发生转变,自愿报名参加学生志愿军时,同学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但毛主席却没有歧视他,不但给他开小灶,单独指导他训练,还将自己舍不得用的跌打油借给他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仅要深刻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本省的《之江日报》署名郑三易的评论:《恰同学少年》想表达什么?

    最近朝廷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在播《恰同学少年》,一部关于毛主席少年时期的电视剧,笔者一直在看。

    所以看,是因为第一集的画面就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接着看,发现,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很用心,用心表现在背景音乐的切到好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娓娓道来,故事人物的交待与故事的发展衔接很自然,还表现在整个故事的基调非常一致,为这算的上一部电视剧精品了。

    那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试图向观看者传递怎样一种信息呢?笔者基本得出了几个电视剧表达的观点:

    1、伟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

    2、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

    3、伟人是固执的,又是正直的;

    4、伟人是无私的,没有花花肠子;

    5、伟人对世事和政治是敏感的;

    6、伟人也犯错误,但会牢牢记住错误不再犯第二次;

    7、贫困和富裕的物质不必然引申出贫困富裕的精神;

    8、教育是立国之本;

    9、教育的目的是全民的开化;

    10、要修身,首先要有目标;

    11、对于人才要爱惜和包容,但不能纵容;

    12、物质和精神相比,精神大于物质;

    1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情模式,爱情有世俗和崇高之分

    14、诚信是一切学问的基础;

    15、教育的评价体系要多元化;

    16、教育者在素质和人格上有高下之分

    17、人的成长是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的;

    18、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这些观点,有些比较直接,有些比较隐晦,有的现在还受到普遍的认同,有的似乎已经被很多现代人遗忘或者抛弃了。电视剧表达了,会被接受,会被重新认识,会被拒绝吗?

    值得我们之江人骄傲的是,这样一部惊艳全国的电视剧作品是由我们之江省的文化公司制作出来的,让笔者为他们鼓掌。

    ……

    《首都晨报》首页刊登了许多的观众的来信,秦天柱看了其中一个署名叫紫湮的文章:

    这几日,连看了朝廷台的《恰同学少年》,很有感触。看到电视剧生动的展现了一代伟人们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在那个时代的影响下思想的形成、成长过程。同时也讴歌了以第一师范教师群为代表的为振兴中华,教育兴国而竭尽心力的人们。恰恰是点燃中华巨龙腾飞的星火出现前能量的聚积。

    于是,向我那准备高考的孩子建议:晚上少学习两小时,看看《恰同学少年》,孩子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建议。我的想法有三。

    其一:这是一部很难得的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电视连续剧。以前也买过几本名人传记,孩子那时也小,理解上也不会深,草草看过而已。现在高中就要结束了,这个年龄正是思想、性格发展极不确定的时候,有这样好的教育机会,放过太可惜了。再说,孩子喜欢学文,相信她自己有很好的判断力。

    其二:播放时间非常合适。现在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一天十几个小时,已经是很疲劳了。晚饭后,喝点果汁或清茶,看看电视,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

    其三:榜样的力量。我相信榜样的力量,它会潜移默化的实施影响。毛主席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蔡和森不耻贫贱、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等等。相信每个活生生的人物,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

    sh市的《新民*晚报》署名刘克梅的评论文章:《恰同学少年》的教育启示

    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正在朝廷台热播,笔者深为影视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而震动。湘南第一师范的教育在当年是十分成功辉煌的,这个现象值得当今的教育界关注、思索。

    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乃至日后的成就。这就揭示出湘南第一师范对学生教育的成功所在:该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或者“裁短”学生的优势,去迁就一般的标准,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

    也就是说,当时的湘南一师更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倡导“锋芒宽容”,善于注重、善待、欣赏学生的多元化思想和特立独行,激活学生强势智慧。这种人才更属于灵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人才,而不是背诵性人才和“套子人才”。所以,标新立异的毛主席才不断得到雕琢。

    时下的教育环境可谓天翻地覆,但很多学校的教育思想竟不如1912年的湘南一师。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的光彩原理,可实际教学或评价中,多元化剪刀却难以挡住升学率、成绩和重点大学入学通知书。于是,我们不得不用统一答案提高孩子的答题技巧,用参考答案局限孩子的思维天空,教育捆绑和束缚越来越多,另类、多元和锋芒尖锐的发展空间非常狭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活力不断萎缩。

    只有教育管理者摆脱功利因素,更尊重教育规律,具备独立自主的教育驱动力,才能找到一个超越当年湘南第一师范的成功之路。

    ……

    湘南省的《潇湘*晨报》则重点关注了时下《恰》剧的一些争议,刊登了一篇驳斥的评论文章:红色青春偶像剧,很好!

    什么是“青春偶像剧”呢?什么又是“红色青春偶像剧”呢?当然《恰同学少年》就是了!而且也应该是首部,应该是领头羊。

    《恰》剧描写的是我们湘南本地的故事,它在全国的热播,让我们几千万的潇湘儿女倍感荣幸。同时,或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因为是本地的历史故事,笔者也看到本地有不少观众的许多非议。

    说它的剧情有悖于历史,而且直接又严重地说了一句“玷污了伟人形象”,干嘛呀?至于吗?何苦这样“折磨自己”,去翻大量的历史资料。电视剧嘛,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是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这是电视剧又不是纪录片,干嘛这么上纲上线呢?

    还有的说,此少年毛主席不像现实的少年毛主席,干嘛要那么像呢?有必要吗?总是让人物“脸谱化”,缺乏艺术性,我想这个应该是艺术作品的倒退吧,没有必要,真的没有必要!可气!

    甚至还有些人说电视剧里的毛主席说着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没有湘南味儿,真的很无奈,不知道这位先生或者小姐是否留意过,近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扮演的毛主席的演员就不再模仿现实中的毛主席说一口浓重的湘南话了,!

    对了,还有的说,电视剧的服装和场景过于现代,没有突出旧中国我们湘南的情景。我想说出这样观点的人,一定是老朽。反问一句:难道打开电视只要是红色题材就要“破墙烂瓦”、“补丁遍身”、“唉声怨道”一幅幅民不聊生,国破家亡的景象吗?当然不要再这样了,如果再这样中国的影视作品什么时候才能走出怪圈,尤其是那些“红色的”、“主旋律的”。一定要考虑到受众群,现在的这些长在襁褓里甚至连毛主席是谁都不知道的孩子们,他们怎么会对那些依旧用原始古老的创作方法表现的故事感兴趣呢?要想让《恰同学少年》抓住观众的眼球,让更多的孩子们从中学到少年时期毛主席的精神,起到更好的效果,就应该这样,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当年的时代精神。

    最后说一句,支持《恰同学少年》!

    ……

    秦天柱发现,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是这几天才出现关于《恰》剧的报道,尤其是新闻联播播出后的这几天,关于《恰》剧的评论尤其多。

    秦天柱觉得这也很正常,一来报纸类的舆论媒体反映要慢点,二来这时候的国内也不流行什么电视剧评论,反正播了就播了,观众们看了也就看了,媒体是没什么兴趣去关心的,当然也有这几年国内实在没拍出什么好的有影响力的电视剧有关。

    只是,经过新闻联播连续五天的报道后,事情就变得不简单了,这种报道的规模都快赶上每年的全国两会了。各家报纸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这段时间一起跟进报道。

    看秦天柱愣愣出神,周建国笑道:“怎么样,报纸报导的篇幅够多吧,够你看个过瘾吧?其实,其他报纸媒体对我们剧的报导还有很多,我这只是选择了几份有分量的大报的报导。”

    秦天柱有些奇怪道:“怎么,我们每个班现在都订了这么多的报纸了吗?”他记得平时每个班只有《人民*日报》、《之江日报》等几份而已。

    “这不现在我们的《恰》剧热吗,我们余校长想把这几天有关我们《恰》剧报导的大报都买来,让全校师生都一起看看,高兴高兴!再说,”周建国有些神秘的说道:“我们余校长现在可不缺钱,我听到的消息,我们的《恰》剧上朝廷台播后没过几天,省教育厅就给我们学校拨下来500万的款项建教学楼,听说这几天中央的教育部和共青团等部门也有向我们学校拨点款的意思,嘿嘿,好事真是凑到一起来喽……”

    这倒是个好消息,余校长当初答应支持他拍摄电视剧,为的就是学校的建楼经费。现在,自己总算没辜负他的期望。

    秦天柱也注意到,这几天的报纸上报道的还是《恰》剧,关注的是文化产品本身。随着昨天关于秦天柱的新闻播出,媒体的关注焦点会集中到《恰》剧特殊的幕后制作团体,会集中到自己这个现存教育体制下的失败品,进而可能会深入到现在的教育问题,与《恰》剧反映的主题遥相呼应。

    接下来几天的情况证实了秦天柱的估计没错,《恰》剧虽然已在朝廷台播完,但它的热度丝毫不减。只是,关注的媒体平台,由朝廷台向下面的省市电视台以及各种报刊杂志媒体延生,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集中到当今的教育问题,以及秦天柱这个另类的学生。

    这些报导的深度与广度,与朝廷台的宣传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天柱那天听朝廷台的韩主任说他的《恰》剧引起了好几个中央领导的关注,要他们做好引导宣传工作,看来还真不是说说而已,朝廷台只是打了个头阵而已。

    国家宣传机器开动,声势非同小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