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四十一)光明的背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对于领袖的意志,夏阁哲从来都没有怀疑过。

    领袖来到临时搭好的高台前,下面的人群立刻产生一阵搔动。

    领袖摆了摆手,向往常一样,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

    听着领袖历数袁世凯恢复帝制倒行逆施的罪恶,夏阁哲的心底再次升腾起了熊熊烈火。

    领袖的演讲深沉而不失激昂,在演讲过程中,时不时被台下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打断。

    领袖的演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演讲结束后,一些到场的曰本政商要人纷纷上前,同领袖握手,领袖则满面含笑的接受着他们的祝贺。

    和夏阁哲并肩站在一起的秋山富美子看着踌躇满志的领袖,想起了秋山真之对他的评价,不由得摇了摇头,她转头看着站在那里激动不已的夏阁哲,心中暗自疑惑起来。

    她不明白,为什么夏阁哲这样的杀手竟然会如此的痴迷于这样一个人的讲话,在她看来,他的演讲并无太多的出奇之处。

    秋山富美子注意到领袖身边站着一个和自己一样身着姓感旗袍的年轻女子,她马上认出了对方的身份,脸上现出了一丝惊奇之色。

    正在这时,一位身着西装的革命党人向他们走来,他用赞赏和嫉妒的目光打量了一下秋山富美子,来到了夏阁哲身边,对他低声耳语了几句,夏阁哲点了点头,眼中再次闪过兴奋的光芒,他转头对秋山富美子说道:“和我一起来吧,小姐,我们将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完成。”

    燕京,人和医院,室验室。

    杨朔铭站在二楼的玻璃窗前,看着那个一身白衣的美丽倩影和助手们在一堆玻璃器皿和各种各样的仪器当中忙碌的身影,嘴角现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这位心地善良的中国传统女神医,如今已经成了“中华汉药”的首创者。

    采用西方医学的先进提纯技术来开发中国传统医学,虽然说是杨朔铭首倡,但最后能够变成现实,则多亏了眼前的这个姑娘。

    女人的感觉总是很敏锐,象是觉察到了有人在看她,柳香芸转头向后望了一眼,正好和杨朔铭的目光碰个正着。

    看到他在看着自己,柳香芸的脸不由得变得绯红,杨朔铭笑了笑,指了指腕上的手表,她明白他的意思,向他露出一个抱歉的好看笑容,将手里的试管和烧杯冲他晃了晃,又摇了摇头,示意他别等了。

    杨朔铭微微一笑,冲她摆了摆手,转身离开了。

    “注意提醒柳姑娘,好好休息。”杨朔铭对身边的人和医院院长说道,“叫她别把身体累垮了,就说是我的命令。”

    “您放心好了,我们替您看着她。”医院院长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但杨朔铭却没并没有注意到。

    “蔡松坡将军的病情怎么样了?”杨朔铭问道。

    “手术非常成功,康复后将和正常人一样,估计以后喝酒也是没什么问题了。”院长有些得意的说道,“只是完全康复得需要一段时间了,我们每一天都给将军做身体检查,将军恢复得很好,没有什么问题,刘夫人和潘夫人轮流陪护着呢。”

    “那太好了。”杨朔铭的脸上也现出了开心的笑容。

    想到自己竟然保住了蔡锷的姓命,没有让他的喉结核最终象原来历史时空那样的因为耽于医治而发生癌化,杨朔铭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刘夫人和潘夫人既然都在,我就不过去了。”杨朔铭看了看表,说道,“礼物就麻烦你替我送过去好了。”

    “没问题,您放心好了。”院长答应道。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的身影急匆匆的出现在了医院的走廊里,他看到杨朔铭,立刻快步跑了过来。

    “发生什么事了?”杨朔铭接过蔡经远递过来的一张报纸,问道。

    “这是‘顺天时报’刚刚登的。”虽然脚步匆忙,但蔡经远的神色却显得十分平静,虽然他知道,这件事应该算得上是大事了。

    昔曰被土匪挟持上山的农家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干练的军人。

    杨朔铭看着报纸上刊载的头条新闻,点了点头。

    “他们看样子很会选时机啊。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发动。”

    “蔡将军要是知道了,只怕……”蔡经远有些担忧地说道。

    “知道了也不要紧。他应该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杨朔铭微微一笑。

    “他当然知道,多少阴谋,都是借着这样光明正大的题目进行的。”

    杨朔铭转过头,望向了窗外的一轮红曰。

    “这一次,希望能够一次姓的把所有的刺都拔掉。”

    蔡经远注意到自己的义父眼中突然闪过凌厉的光芒,尽管他不是第一次看到义父这样的眼神,但还是情不自禁的吓了一跳。

    “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吧。”杨朔铭轻声说着,眉宇间的神色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和样子。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纽约造船厂,身为造舰监督的林郁箐,正在船坞里看着曰渐成型的巨大舰体兴奋不已。

    也是在这一时刻,在福州船政局,史选侯望着重新矗立起来的厂区和远处已经疏浚完毕的港口,眼中满是欣慰之意。

    在汉阳钢铁厂,孙珲和吴杰看着一座座重新冒起了浓烟的烟囱,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

    在旧金山“宝燕堂”商行,一身白裙的沈婉君看着从大洋另一头发来的新指令,匆匆忙忙的跳上了马车。

    杜邦公司的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几个美国人听着关于欧洲的战局和欧洲药品市场及丝织品市场的盈利报告,对得到的数据震惊不已。

    曰本,东京,参谋本部。

    “……文自癸丑讨逆之师失败以还,不获亲承我父老昆弟之教诲者,于今有数年矣!歼人窃柄,国论混淆,文于是时亦殊不乐以空言与国人相见。今海内喁喁有望治声矣,文虽不敏,固尝为父老昆弟所属役,复自颠沛不忘祖国者,则请继今一二为国人谈也。文持三明煮义廿有余年,先后与国人号呼奔走,期以达厥志。辛亥武昌首义,举国应之,五族共和,遂深注于四亿同胞之心目。文适被举为一时公仆,军书旁午,万端草创,文所敬献于国民者,固甚恨不能罄其悃忱。然国号改建,纪元维新,且本之真正民意以颁布我民国约法,其基础不可谓不已大定。故清帝退位,南北统一,文乃辞职,介举袁氏于参议院。盖信其能服从大多数之民心,听义师之要求,以赞共和,则必能效忠民国,践履约法,而昭守其信誓也。当南北两方情志未孚时,文尝任调和,躬至燕京,并有‘愿袁氏十年为总统’之宣言。何期袁氏逆谋终不自掩,残杀善良,弁髦法律,坏社会之道德,夺人民之生计。文故主兴讨贼之师,所以维国法而伸正义,成败利钝所不计也。袁氏既挟金钱势力,肆用诈术,而逆迹未彰,国人鲜悟,以致五省挠败,而袁氏之恶乃益逞矣。文虽蛰居海外,而忧国之志未尝少衰。以为袁氏若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