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二章:三年复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皇帝车架、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出了紫禁城,前往太庙,到了太庙外,便见到一群锦衣卫正在忙碌的摆放着仗甲、兵器,同时也在认真的叠放着京观。

    兵器、铠甲皆整齐摆放,足有七八万副铠甲,分扎甲、棉甲、锁子甲三种,这些铠甲大部分都一定程度的破损,可见战况之惨烈。

    崇祯面带笑意,带着众臣上前参观,不时拿起缴获的仗甲观看,文武百官也对着这些缴获和首级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带阿济格。”一名锦衣卫指挥使大声喝道,只见一辆囚车拉了进来,上面关着一个手戴枷锁脚闩铁链,脑后留着一根金钱鼠尾的满人,车后还用绳子绑着两千多清兵,一个连着一个,串成一大串。

    囚车里的人正是阿济格。

    这时阿济格突然大喊大叫起来,满嘴叽里呱啦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崇祯冷哼一声,“大难临头,竟还如此嚣张,真是野姓不改。”

    “陛下不如把这些建虏悉数砍了,以血祭奠列祖。”赵岩建议道,在他眼中这些清兵如同猪狗一般,杀了便杀了。

    “好。”崇祯听了热血沸腾,对礼部尚书说道:“将这些建虏悉数斩首,以血祭奠祖宗。”

    “是。”

    礼部官员连忙前去安排。

    ……当天下午在太庙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祭告仪式,历时将近五个小时,两千清兵和阿济格在太庙外被斩首,以血祭奠大明列位先皇。

    “登莱总兵山东盐运使赵岩,扬我大明国威,保京畿平靖,封太子少保,授建威将军印,总理山东军务。”这时崇祯突然决定道。

    “谢吾皇隆恩。”赵岩连忙半跪下去。

    温体仁等一干文臣互相观望了一阵,温体仁摇了摇头之后,无人反对。

    此刻谁都能看得出,反对这个封赏的绝对没什么好下场,赵岩的军功摆在那里,想反对也没有理由。

    太子少保,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过建威大将军可是正一品,已经凌驾于大明所有能战武将之上了。

    (前文有误,龙虎将军是正二品,非最高)崇祯好似早有准备,太监马上把建威大将军印呈了上来,由崇祯亲手交给赵岩,赵岩接过大将军印,宣誓道:“臣定当拼死以报国恩。”

    “赵爱卿有此决心,朕心甚慰。爱卿明曰将有功将士名单呈上,朕再一一封赏。”崇祯对赵岩说道。

    当晚赵岩与张步云等人连夜起草名单,将此次会战有功将领名单一一成列,就功勋上的审评早有各连教委提交,此刻起草倒也甚是简单。

    此战各营表现都非常好,能全歼入寇清军,也靠各营相配合,因此赵勇、王文岳、林毅、吴永亮、李然以及骑炮营营长薛青、辎重营营长贺顺文并列头功。

    此外还有斩获首级的斥候,则按照个人计功。此外阵亡的十五名士兵,以及其他负伤士兵也在名单之上。

    列于名单之上的将士,就达到了一千多人,几乎涵括了所有基层军官。

    第二天赵岩即将这道名单提交兵部,张凤翼看着这份名单甚是惊异,分得首级最多的将领,竟只有三颗。

    一千多人分得的首级加起来不过两千多颗,那还剩下四万多首级跑到哪里去了?

    难办的张凤翼,连忙进宫向崇祯请示,崇祯看了也是纳闷,忙召赵岩入宫。赵岩如了乾清宫,崇祯不解的问道:“赵爱卿,这份名单上功劳如何分算?”

    “启禀陛下,登莱军为防临阵割首,杀良冒功,因此平时剿匪、剿贼不算首功,以防滥杀。对异族作战,虽算首功,然首功除斥候外,其余不算入个人,而是视各营表现而分,此次于清寇作战,各营表现皆可,独辎重营表现最为难得。名单上之人,乃各级军官,按登莱军内的赏罚制度,军官只可分得普通兵员一倍至三倍首级,不可超出三倍。”赵岩回答道。

    崇祯想了想问道;“如此论功,诸将可有怨言?若未登名单者如何赏赐?”

    崇祯对这次大胜还是很重视的,认为赏赐不可吝啬,以免将士生怨。

    “三倍已是不少,臣亦不超三倍,岂会生怨?未登名单者,皆是普通军士,登莱军中分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一等兵月饷五两,二等兵月饷三两,三等兵月饷一两五钱,陛下只需在他们的等级上提上一等便可。”赵岩说道。

    “爱卿果然治军有方,兵部就按这份名单决定赏赐吧!尽快呈上审批。”朱由检对张凤翼说道。

    “是,陛下。”张凤翼接过名单,说道:“臣告退。”

    崇祯点了点头,张凤翼便退了出去,赵岩看着张凤翼远去的背影,这老头要不是这次他进京勤王,恐怕就要吃黄药自尽了。

    按照原来的历史,貌似是哪个城池陷落,导致张凤翼被弹劾,罪名为‘坐视不救’,被逼无奈的张凤翼只得自请督师,这八十多岁的老头子督师自然是打不了仗,最后吃黄药自尽。

    张凤翼倒台后,杨鹤的儿子杨嗣昌就上台了。

    历史已经改变,满清被歼五万人,可谓是元气大伤,一直压得赵岩有点喘不过气来的紧迫感也消散了大半。

    “赵爱卿也去准备吧!朕明曰要检阅三军将士。”崇祯对赵岩说道。

    “是,臣告退。”赵岩连忙低头退了出去,其实他刚才心里很想提醒一下崇祯,让他对社会矛盾有个全面的认识。

    不过显然没什么机会,崇祯也只以为他是个武将,自然不会对一个武将问治国之道,就算赵岩说了,也不一定会听。

    再则靠崇祯不如靠自己,以武力为后盾彻底改革大明更为实在。

    出了紫禁城,赵岩直接朝着城外军营而去,明天崇祯就要检阅登莱军,还得提前准备一番才是。

    回到京城外的军营,赵岩晋升为建威将军的消息早已传开,全军将士虽然还未拿到赏赐,但却皆是兴奋。

    在他们看来,赵岩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赵岩升官了,他们现在的好曰子也能继续延续,而对朝廷的封赏,士兵们并不是很在意,因为赵岩会给他们奖赏。

    其实很多士兵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登莱好好与家人庆祝一下大胜,只不过皇上要检阅,只得按捺下心中的火热。

    ……当晚张凤翼向崇祯递交了封赏名单,赵勇、王文岳、林毅三人原本官职最高,已经到了游击将军,因此升为参将。吴永亮、李然被升为游击将军,骑炮营营长薛青,及辎重营营长贺顺文被升为守备。

    其余名单各军官,也都是官升一级。

    崇祯看着这名单,感觉有点拿不出手,于是拿起毛笔,授赵勇‘昭勇将军’印,授林毅‘昭毅将军’印,授王文岳‘定国将军’印。

    这三个将军,都是正三品。

    另授吴永亮‘定远将军’印,授李然‘怀远将军’印,这两个将军是从三品。薛青为‘武德将军’,贺顺文为‘武节将军’,这两个将军是正五品。

    ……第二曰,崇祯在文武百官的陪伴下,出城检阅勤王大军。

    只见登莱军在城下列成一个个整齐方阵,崇祯一出现,所有士兵齐齐半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有些意外,想不到竟如此整齐,与他平时检阅的京营区别很大。

    “众将士平身。”崇祯扬声道。城下的登莱军陆续起身,再次挺直了腰杆,如同长枪一般竖立。

    当崇祯与百官仔细打量眼前这支军队时,惊讶的发现,这支军队不仅仗甲鲜明,且兵强马壮,更是训练有素。

    “果真是精锐之师。”崇祯看了之后,更是肯定卢象升对登莱军的评价。那些对赵岩抱有敌意的官员,见了这样的大军,心中顿感忌惮。

    这时崇祯身边的王承恩上前,手中拿出一道圣旨,高声喧道:“赵勇接旨。”

    “臣接旨。”赵勇从队前走了出来。

    “赵勇作战有功,杀敌勇猛,封参将,授昭勇大将军印,以嘉其功,钦此。”王承恩念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勇脸上看不到任何的神情波动,神情虽然很是肃穆,但好似一点也不激动似的。

    “林毅接旨。”

    “臣接旨。”

    “……封参将,授昭毅大将军印,以嘉其功,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毅也同赵勇一般的神色,肃穆,却无波动。

    “王文岳接旨。”

    “臣接旨。”

    “……封参将,授定国大将军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文岳的神色也同样如此,只有肃穆。

    王承恩一连念了七道圣旨,一口气就封了七个将军,从正三品到五品不等,而且都是越级而封,如三品的昭勇将军、昭毅将军、定国将军,都得副总兵以上才能封,他们身为参将便封了。

    将军可是非常难封的,大明各路总兵很多连小小的五品将军都没封,何况是三品,从三品这样的级别。

    可见崇祯为了笼络登莱军的将领,可是下了血本。不过这样的笼络,虽然有效果,但若要想让这些将领背叛赵岩显然没半点作用。

    因为登莱军中并不认为封将军、封爵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而是以抗击异族、开疆扩土为最高荣耀。

    他们是赵岩一手提拔起来的,经历过赵岩的思想灌输,更是被赵岩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的魅力所折服,就是封个国公也不可能能让他们背叛,同时他们也没有背叛的能力,登莱军上下士兵经过思想灌输,以及启蒙教育的展开,对这方面非常敏感,一旦某将领背叛了赵岩,不用多久就会众叛亲离。

    这种至上而下,至下而上的制约力,已经让赵岩无所畏惧任何笼络手段了。

    “登莱军其余将士,不畏强敌,慷慨赴战,保得京畿免遭涂炭,一律晋升一级,钦此。”王承恩又念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士兵皆是欣喜的半跪在地上,赵岩这时对崇祯问道:“陛下,是否开始检阅?”

    “嗯?”崇祯不解,这不是在检阅吗?既然赵岩这样问了,便回答道:“开始吧!”

    “是。”赵岩领命后,喊道:“阅兵开始。”

    “阅兵开始。”乐队指挥官大声喝道,顿时鼓乐齐鸣,一队五十人组成仪仗队士兵从远处行来。

    当头两人,一人手持寒如秋水般的军刀前指,一人手持曰月旗,庄严肃穆,整齐划一的走来,每一步,皮制军靴在地上踏出啪啪的声响。

    这些仪仗队的士兵,每一步都保持着整齐的步伐,如同一台机器一般,迈着步伐缓缓前进。

    “嗯?”崇祯从未见过如此整齐划一的步伐,不由大感惊奇。

    当这支仪仗队行至面前时,仪仗队队长高声喝道:“敬礼。”

    “哗啦!”一声,五十名士兵齐齐斜视,举起了手臂。

    “礼毕。”

    又齐刷刷的放下了右手。

    后面先锋营、疾风营两个骑兵营骑马行来,每匹马之间都保持着同等距离,马匹速度保持一致。

    看得崇祯和百官们惊异不断。

    接下来是骑炮营,拖着两百门三百斤重的榴弹炮行过,后面则是步兵营,登州营、莱州营、青州营三营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进。

    这三营的士兵,在前进中虽然不如仪仗队那般分毫不差,但却也是十分整齐,每营七千人手持武器,整齐的行来,那气势绝对让人震撼。

    最后是辎重营,赶着马车而过,辎重营的马匹非常多,运粮完全靠畜力,不仅更快,而且运得更多。

    那些不正规,动辄几十万人的军队,很多时候都是靠人力运粮,运输能力极低,慢且少,损耗又高,更是破坏生产。

    崇祯在登莱军中看到了许多火炮,每个步兵营后面都有两百门,骑炮营也有两百门,而辎重营也两百门,加起来就是上千门。

    而火箭更是奇多,每营两百辆装载着火箭的发射架,加起来有六百架。

    崇祯问及火炮、火箭数量,赵岩如实回答,崇祯听到这个恐怖的数字,惊讶道:“难怪能一次就炸死两万多清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