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1章:进攻福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七月二十五,赵家堡已经恢复了平静。

    五个步兵旅早已南调。

    自七月初,五个步兵旅就陆续伪装成武警部队,小规模的向浙江省调动,六万大军分为十二队,调往浙江衢州府江山县。

    衢州府是龙游商帮的地盘,赵岩派遣大规模的部队到衢州,龙游商帮通过当地的关系渠道,多多少少了解到了一些。

    只是这些山东军都藏在山林中,划了个戒严区域,因此龙游商帮虽知山东有派兵过来,却不知派了多少。

    很多人只以为人数可能只有五六千人,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一队武装警察,因此也未大惊小怪。

    在各地做生意的龙游商人都知道,现在大明各省都有‘盐舶稽查司’的兵马在到处收税。

    由于第一师昼伏夜出,往往都是夜晚行军,一个晚上行到预定地点,然后休息警戒,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因此他们在到达江山县城外的隐蔽地点时,整个浙江都没有什么人清楚浙江竟然来了六万兵马。

    除了这六万,还有两万自重部队,也陆续伪装成商队运输着辎重前来江山县。而远在闽南石井的郑芝龙,根本就不清楚衢州的异动。

    相比之下,郑芝龙在海上所面临的压力就大得多。

    文邦良丝毫不顾旧识之情,在台湾海峡狠查过往商船,仅仅几个月下来,台湾海峡已经不见商船之踪影。

    整个福建的海贸系统已经彻底瘫痪。

    除了部分不怕死的还敢出海外,其余许多商船都已经接海贸之名,跑到了山东去,有的为了不被郑芝龙所迁怒,连全家老小都带走了。

    而崇祯,也不清楚第一师的五个步兵旅南下,只是以为赵岩派出了几支武警部队,以为山东军的主力还留在山东。

    因此最近崇祯安分了许多,不敢在《皇家曰报》上挑唆什么,生怕一个不好赵岩挥兵北上。

    毕竟赵岩的主力已经回到了山东,在新军未成之际,崇祯还是担心山东军的压境,因此双方在舆论的争斗上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美洲步兵旅在薛青的带领下,乘坐运兵船南下,七月底已经到达台中,文邦良早早便接到了作战计划,将手上的军舰和护卫舰集中了起来。

    对闽江口的进攻一触即发!

    文邦良为了配合闽江口登陆,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从台南派出五艘护卫舰,前去搔扰金门。

    郑芝龙的海上主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闽南,对于闽北相对忽视。

    毕竟郑芝龙只是个海盗,虽然深谙海上规则,但对陆战的规则却是有些懵懵懂懂,对于海岸的防备虽然不算松懈,但防御强度却不高。

    按照常理,他们是东南沿海霸主,谁敢来海岸搔扰。

    不久前的澎湖海战,彻底把郑芝龙给敲醒,只是郑芝龙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同时也想不到赵岩这么快就对他动手了。

    那令人咋舌的天价税金和罚金,最近也没了声音。

    自从赵岩在《大明曰报》上下了最后通牒,郑芝龙无回应后,赵岩也未在报纸上发表关于此事的任何言论。

    很多人以为赵岩只是威胁威胁,郑芝龙也是这么以为,但威胁的同时,也给他扣上了个大大的屎盆子。

    有这个屎盆子扣在脑袋上,让郑芝龙略微坐卧不安,始终感觉有些不妥当,万一哪天赵岩翻起账本来,那就是两军对垒之时。

    翻脸是肯定的,郑芝龙只是担心赵岩在他还没准备好之前就发飙了,因此天天敦促新军编练。

    到处购买军用物资,崇祯提供给他的75毫米火炮制造技术也到了,不过要投产还要一段时间。

    郑芝龙感觉目前自己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完婚后,赵岩在赵家堡的生活很是安逸,基本上每天除了处理一下公务外,就是到处去巡视和指点工作。

    所谓指点工作,不是到处走走说说套话,而是给部门、工厂提出具体的经营方案,毕竟赵岩来自二十一世纪,各种东西见得多,眼界开阔,能指导的东西多了。

    赵岩到处指导工作,是为了打造一个更精密的系统。

    铸币局!

    机器运转得轰隆隆,随着一声声的‘哐当’‘哐当’声,一块块银元随着传送带送到冲压机下面,打上一个个图案。

    直接冲压一下,上下两面的图案都印了上去,一块银元就这么被铸造出来了。

    而在不远处的另外一个作坊里,同样冒着蒸汽机的黑烟,机器哐当哐当的冲压着铜钱,从熔炼厂运来来的铜板在冲压下,一块块铜板也就这么形成了。

    在赵家堡,这种银元很快进入流通。

    一同进入流通的还有银角、铜钱。

    这些货币一进入市场流通便受到了百姓的欢迎,银元和银角实在是太好用了,虽然成色不太足,但因为大小、成分固定,因此受到欢迎。

    一块银元在市面上可以换到一两足色的白银,有时候甚至更多。

    而黄铜所制的铜钱则更受欢迎,银行发行的铜钱颜色更好看,而且更硬,做工又精美,很快压倒了其他种类的铜钱。

    目前黄铜和银元的兑换汇率是1:800,而黄铜铜钱换纯铜铜钱,一文钱可以换1.2文。

    而这些市面上套来的银子和纯铜,马上被送到了熔炼厂熔炼,然后送到铸币局加工。

    赵岩视察时,铸币局的吏员报告了生产情况,“一天可以加工10万两银元,1万两银角,五千两铜钱。”

    “再扩大生产能力。”赵岩指示道,“每天必须能生产出30万块银元,和5万两铜钱,银角适当便可。”

    铸币局马上把赵岩的指示记了下来。

    每天三十万块银元,一年可以生产一亿零九百五十万块银元,也就能创造500万两的利润。

    铜钱方面,一天五万两的制造面额,一年可以制造一千八百万两左右的铜钱,根据目前手上一千万两价值的黄铜储量,2/3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六百六十余万两的利润,另外八百万两按照1/2的利润来算,可以创造四百万两的利润,利润超过一千万两,扣除成本,五六百万两是有的。

    这两项达到定下的铸币速度,便可以在一年内创造上千两的纯收益,而银角方面则没什么要求,这东西收益多少还得看市场承受能力,一旦市场银角太多,还是会跑回银行里的。

    市场能接受多少银角,就发行多少,一般来说,五六百万两应该没问题。

    内阁!

    这天早上表决了一个议案,承认山东所铸银币、银角、铜钱的合法地位,并禁止第二方私铸钱币。

    这个议案遭到了曹化醇、王承恩等太监的强烈反对,同时保皇党也强烈反对,虽然议案最终表决通过。

    不过数天后,陈钟盛又表决了一个新的议案。

    议案中允许崇祯铸币,但所铸造钱币必须与山东银币、银角、铜钱具备同样的姓质,必须成份一致,规格等同,同时必须在内阁监管下进行铸造。

    崇祯看到山东开始铸币,他也开始谋划铸币之事。

    只是山东的铸币水准,实在不是崇祯能够模仿的,但做到货币成份、规格一至,还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

    赵岩所铸造的银币是银九二,铜零八,崇祯定下的方案是银八八,铜一二,含银量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