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正式退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年一整年,刘国能和其他两个山地团一共抓了十五万倭奴,而招募局在曰本通过招募的方式,募得三十多万倭奴。

    而今年随着曰本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暴动的农民越来越多,在曰本驻守的三个山地团可就有得忙了。

    同时招募到的倭奴也会增加,因为农民生活不下去了,碰到招募局的招募,都会选择到大明去,同时招募局扩大了招募人员的数量,并且通过外交手段让德川幕府给与招募局特权。

    即招募局可以在曰本随意招募工人,在被招募人员自愿的情况下,德川幕府及地方官员不得进行阻拦。

    曰本现在海军没有,而且统治得风雨飘摇,别说是驻守在曰本的山地团,就是这些山地团一离开,就有得德川幕府受的了。德川幕府彻底失去了与山东政斧提条件的权力,不过德川家光在会见驻曰大使张民汉的时候显然表现得很不情愿。

    张民汉坐在德川家光对面,看着德川家光那不情愿的样子,微笑道:“德川将军,我们将军交代过了,我们不会让幕府吃亏。”

    “不知上将军有什么指示?”德川家光听了有好处,不由连忙问道。

    “我们将军知道曰本缺少粮食,我们每年可以向曰本援助100万石红薯粉干用于赈灾,若是曰本灾情严重,我们将军还会增加援助,三年后我们援助曰本的红薯粉干数量一定会达到最少每年300万石。以帮助幕府将局势稳定下来。”张民汉说道。

    “上将军仁慈,臣叩谢上将军。”德川家光听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好处,不由惊喜万分,跪着对东边磕了个头,显得极为恭敬。

    对于德川家光来说,最头疼的就是粮食问题,以及人口问题,人口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粮食少是因为农村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人口少是因为战争,整个关东平原被山东军扫荡得满目疮痍,其他地区又暴动不断,加上明人在到处招募工人,导致曰本的人口开始下降。

    为此德川家光很想下令让下面搞无遮大会,以增加人口数量,奈何生产一时无法恢复,被种种难处给限制了。

    此时山东政斧许诺给与幕府援助,如何能让德川家光不欣喜的。

    在驻曰大使馆的要求下,德川家光出台了新法令,允许招募局在曰本自由招募工人,各藩地不得阻拦。

    同时德川家光在得到许诺后,马上下令在关东地区举行无遮大会,号召天皇的子民应多多生育。

    天皇这东西目前还保留着,不过天皇已经被德川家光移交山东政斧控制,这一招也让德川幕府乖了许多,因为他们一旦不听话,山东政斧可以祭出曰本天皇的名号再组建一个傀儡政斧,到时候连傀儡政斧都没得当,起码傀儡政斧还能享受富贵。

    天皇在曰本人的信仰中是很重要的,赵岩为了不激化倭人的矛盾,所以选择保留曰本天皇。

    曰本天皇刚在去年年底移交山东政斧,赵岩已经上报内阁,要求崇祯出来册封曰本天皇为曰本王。

    曰本天皇虽然保留,但这个称呼却是不保留的,这丫的竟然敢称帝,还带着个天字,自然是要和谐掉他的。

    所谓无遮大会,就是曰本的一个传统习俗了。

    曰本为应对战争所带来的兵源不足,所以让下令男人可以在街上随便上女人,以求迅速增长人口。

    所以后世的曰本,才会出现让女学生上课脱光衣服以让她们消除羞耻感,在姓交上十分随便的现象。

    曰本和服后面那个东西,就是无遮大会发展而来的,因为那个东西可以放在地上当枕头用。

    发生在关东地区的无遮大会让在曰本的明人目瞪口呆,纷纷感慨,原来这也行。驻曰大使馆连忙将这一现象上报到赵家堡。

    赵岩在赵家堡接到消息没什么感觉,这对他来说早就知道了,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小鬼子还有什么搞不出来。

    不过还是给驻曰大使馆下了个命令,严禁曰本把这种行为扩散到关东地区之外。

    曰本也是一个女奴产地,山东的红灯区需要曰本女奴,这种古老的职业是无法消除的,既然无法消除,那就让外族女人来做,曰本女奴运到山东来时,最好是清白之身,不为别的,就是值钱。

    至于给曰本的援助,那都是小意思。

    反正红薯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倘若是以前,赵岩还真舍不得拿出那么多红薯粉干去援助曰本,毕竟红薯粉干在生产上属于那种劳动强度较高的类型。

    但若是用蒸汽机来完成大部分工作量,那么红薯粉干的生产就轻松了,宋应星刚在不久前研究出了一套用蒸汽机做动力的半自动生产线。

    红薯干的清洗到打浆,都是由蒸汽机动力来完成,这就跳过了最累人的两道程序,劳动力成本的投入减少了大半,红薯粉干变得十分廉价。

    目前大明的粮食产量其实并不需要担心,红薯到处都有种,而且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人们不可能天天吃红薯,不说会吃到营养不良,吃个十几年,连胃都会被吃坏的,所以在农业生产恢复上还是得下大功夫。

    曰本的人口能够增长也是赵岩所乐意看到的,因为这可以为大明输出更多的廉价劳动力。

    以目前这个生产力阶段,人力还是非常重要的,鬼子要多劳动,多为地球做贡献。

    曰本现在没有翻身的能力了,海军被限制了,科技、技术、学术传播都限制死了,曰本人出境都是受限制的。

    曰本人将永远处于德川幕府的黑暗统治之下。

    小鬼子就算是反抗也没用,赵岩在曰本派驻了三个山地团,就是为了随时能应对小曰本鬼子的反抗与变革。

    曰本武士道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还没有完全限制死,这个得慢慢再来。

    “今年我们最好是能招募到200万倭奴,这样一来扣除倭奴的成本,我们所有的工程投入预计可以减少2500万银元。”张步云对赵岩遐想道:“再加上我们现在拥有的160万倭奴,每年可以节省将近5000万两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赵岩不由笑道:“200万人估计不可能,100万吧!”

    “主公,我们可以用强制姓手段。”张步云说道。

    “曰本人太少,对贸易不利。”赵岩摇头道,张步云摇头道:“主公,贸易与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属下觉得基础建设更重要,曰本那点蝇头小利,不要也罢,再则又不是只有曰本才有市场,全球有许多大市场,例如印度和欧洲,我们可以把在曰本贸易的船只调到印度去贸易,也是一样的。”

    “文龙你既然如此希望多弄些倭奴,那就你去找借口吧!”赵岩无奈的摇了摇头,张步云听赵岩这么说,笑着说道:“属下必定能找到个很好的借口让德川幕府就犯。”

    借口自然是很好找的,现在有一些商人在曰本经商,只要他们其中一个出现什么意外,就是责问德川幕府的理由。

    到时候再提出赔偿的问题,配合以兵戈逼迫,德川幕府自然也就屈服了。

    至于曰本市场,赵岩现在也不太看得上了。

    曰本实在没什么资源,贫瘠得要命,就一个铜矿挺多,曰本农民又没什么钱,市场已经是越来越小了。

    抓倭奴是会破坏市场的,所以现在赵岩也不怎么在意了。

    多抓点就多抓点吧!反正割了一茬还会长一茬,以鬼子的繁殖速度,是完全跟得上的,曰本的市场已经快了,曰本能贡献的也就是倭奴了。

    ……过完年以后,赵岩在很少外出,一般都在家里陪媛儿,媛儿再过两个月就月就要生了,赵岩自然是要陪伴在身边。

    这天颜玉瑶突然感觉不舒服,赵岩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