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县衙,真阔气,占地面积老大了。
马老太和王婆子站在后院园子里,喜滋滋的研究将花拔掉,要沤粪,种些什么菜,就听见前院衙门处传来嘈乱声。
马老太脸上的笑容消失:“什么动静。”
在屋里收拾行李的钱佩英,手里拎着衣服挂也出来问道:“那是什么声,去个人,看看前面是不是出事啦?”
宋茯苓从另一个屋子出来,站在屋门口侧着耳朵听动静,皱眉说:“没事儿,娘,可能是万家集结人手在聚众闹事呢。”
“啊?那还没事儿?你这孩子心咋那么大,万家能集结多少人,咱心里可没底儿,那是坐地炮啊。你快去,让你哥赶去前院,他死心眼,这里不用他了,护好你爹就行。”
宋茯苓边摆手示意钱佩英稍安勿躁,边说着:
集结多少人也没用,咱们家人,一个能抵十。
打掉万家打头的,剩下都是混在里面滥竽充数的。
就不信了,万家至多带千人呗,干掉一百人不就得了,娘慌什么,闹事的队伍就散花子。
这个结论,宋茯苓可不是瞎说。
她是根据二战后有好几个国家统计的结论得出。
二战过后统计,在双方实力火拼时,能有多少人实心实意向前冲,答案是百分之十。
所以宋茯苓并不觉得有危险。
因为他们一家来到古代,九族们有过几次实战经验。
虽然她没有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就凭她爹靠着小小的地雷,连个大炮都没有,就几次带领九族冲过人数极多的战火区,更是说明当初的敌军大部分的人是混在里面的,遇到危险就撤。证明了二战的结论。
而咱们九族的人,也并不是身手有多厉害。
他们能一次次遇事不怕事,是他们家人心齐,里面没有一个是混在队伍里滥竽充数的,不存在百分之十的情况。
他们是百分之百,遇到危险,会怒发冲冠齐上阵。
宋茯苓赶去前院,那几步路走的,看的钱佩英这个着急。
这可真是遇到大事有静气。
宋茯苓:我当然要有静气了,刚穿越来那阵,我都慌张了,那时很丢范儿的。
在宋茯苓扯着四壮去前院时,宋阿爷正指挥道:“丫头们,小子们,都给我上墙头,箭弩准备好了。前院咋样咱不管,但咱后院,要是有人胆敢跑后院门闹事,见到一个就给我射倒一个。”
马老太也小跑过来说:“对!”
院子里的孩子们,包括米寿在内,就像是要抢糖吃似的,抄起自己的小箭,背好箭羽袋就嗖嗖嗖接二连三趴梯子。
王婆子说,擦他奶奶个腿的,我大饭勺呢,看我铁饭勺削不死他。
九族人,主要是很生气。
他们当宝儿一样捧在手心里的福生,在十里亭外,指挥不动那些衙役,那尴尬的一幕,坐在车上的这些家人瞧着都心疼。
人家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他们家福生到了这里,是一个实心实意的帮手也没有。
眼下,在前院判个案子,那姓万的错了就是错了,还敢围攻县衙,这可是皇上给朝廷命官设立的家。
太欺负人,这是有多不怕福生这个朝廷命官。
得多不拿咱当回事。
让王婆子心里最委屈的是,俺福生又不是要来你们这里搂钱的,费劲巴力的赶来,是想要造福一方的,想做点好事咋就这么难。
不要委屈,王婆子。
因为前院正发生震撼人心的一幕。
在宋福生支使不动,分散在县城五百多人的三队巡检差役时;
在宋福生也不能马上就派人去黄龙府,申请守备大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