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八章 反客为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详细跟段兴年叮嘱了一番段兴年揣好令牌带上一个班的侦察兵连夜往承德方向去了。程通担心的道:“大战在即这个时候让队长亲自去合适么?”

    萧然吁了口气道:“这件事别人估计是做不来的也就只有靠老段了!如果我估计的没错一两天之内这边应该都会比较平静?”

    “为什么?咱们……不动手?”程通疑惑的道“明天他们再走一天估计就快到建昌了那时再下手可就太迟了!”

    “不会!”萧然斩钉截铁的道“两只部队会合之后这一两天一定不会开拔。”

    程通看他说的如此肯定也就不再坚持。果然不一会东面的部队穿过山谷跟荀敬的叛军合兵一处。这支队伍不单人数较多还携有大大小小的二十余门火炮并数十辆大车携带着粮草辎重。荀敬、汶罕跟明贞都亲自出营迎接对面的队伍中也走出一位白袍将军头盔遮的很低距离又远看不清容貌。

    这几个人似乎很是矜熟匆匆打了几句招呼便一起进帐去了。营里< 派出小股的巡哨部队萧然不敢久待只留下几名狙击手负责监视一个班的侦察兵负责抓舌头其余人撤入后面的山谷。

    叛军的营盘中已经飘起袅袅的炊烟了萧然等人却不能点火只能啃硬邦邦的“锅盔”。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面饼。据说它地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作兵士的军粮。到了秦代更是被扬光大普及推广。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o~6o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o厘米而且士兵地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用麻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作“锅盔”即用锅烙出来地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据说三国时期著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之计其灵感就来源于秦军的锅盔吃箭。

    锅盔的制作方式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酵后用擀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中。用文火慢慢烙之烙干水分皮微焦黄而瓤干香醇。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变质霉。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今天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萧然为他的特种部队装备的行军干粮就是这种锅盔。当然个头比秦时地要小一些但是加入了一些豆类、蔬菜汁和牛肉干营养更丰富也更耐饿。每个士兵背十张锅盔这就是七八天的口粮唯一的缺点就是水分都被蒸干了干巴巴硬邦邦的难以下咽。

    而经过大半天的急行军大部分兄弟的水袋都空了偷偷摸摸地想去对面山谷的小溪打水。但是宿营地靠近水源的地方一般都是巡哨部队警戒的重点如果被敌人现就糟了。所以萧然坚决把大家赶了回去。

    不少兄弟嘴巴实在干得厉害这饼说什么也咽不下去。萧然把自己的半袋水给大伙分了弟兄们死活不敢喝最后还是用命令强迫着他们接了过去。

    没有水这大饼吃的就更郁闷了。正在那儿噎得直伸脖子身后一个声音道:“给你。”

    萧然当然知道这是林清儿。无论是行军还是宿营这丫头都寸步不离的跟在他身后。连忙转过身接过水袋咕咚喝了一大口这才勉强把嘴里的饼渣子咽了下去。感激地冲她一笑又把水袋递还给她。

    但是递出去一半萧然就后悔了。自己喝的痛快但是沾过嘴之后却叫她怎么喝呢?即便是在后世这“变相接吻”也是挺暧昧个事儿何况是在清朝?这么一犹豫手臂僵在了半空中伸也不是缩也不是。

    其实不单是他周围的弟兄们也都停下了手楞楞的看着他俩琢磨着这一袋水一男一女到底是怎么个喝法。这么多地目光刷的投了过来林清儿哪还好意思接?低着头羞。萧然气得骂道:“看什么看?妈的都滚蛋!”

    弟兄们低低的哄笑一声忙不迭的闪人。林清儿这才敢接过水袋。她脸上涂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