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策一行人刚回到驿馆,姜憬立刻说道:“陛下,下官受到情报司的信件就急匆匆往扬州赶,不想还是略微迟了半步,险些置陛下与不利之中,还望陛下恕罪……”
刘策淡淡回道:“何罪之有?你来的也正是时候,朕今日算是见识到了这扬州府尹的威风,这架子怕是比京师各级官员还要大吧!”
姜憬道:“陛下,这葛东淳本是史家一远房,只因葛东淳姐姐嫁到史家为妾,才得了这一个官爵,
谁曾想,他居然如此过分,尽是干些令人不耻的勾当……”
说到这里,姜憬这个看上去文弱的书生竟是有些咬牙切齿,可见他对葛东淳这个人是何其的厌恶。
刘策洒然一笑,语气和蔼的说道:“说到治理地方这块,吏部去年统计出来,二哥你的江宁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江宁郡三十五万百姓在你治理下,收入足足翻了三番,不知二哥你是怎么做到的?”
刘策这声“二哥”,瞬间拉近了自己与姜憬的距离,让姜憬认为眼前这个四弟还是私下里认同自己是姜家血脉的。
同时,姜憬被刘策这么一夸,也有些不好意思,谦虚的回复道:“其实陛下太抬举下官了,在下只是严格按照吏部规定的政策治理地方,
先是修葺道路,疏通水利,再鼓励百姓种植农桑,将当地黑恶势力一并肃清后,这江宁郡自然是人人能安居乐业,
至于翻个三番,那得看情况,毕竟要让一个一天收入两文钱的人变成四文钱,远比一块银元多变一成容易的多,当不得什么大事……”
刘策笑道:“二哥有这样的本事已经难能可贵了,三十五万百姓,一年到头没人挨饿受冻,这放在前朝都算盛世了,照这势头发展下去,不出五年,江宁郡将是令人垂涎的富足郡县!”
姜憬道:“这也全凭朝廷和陛下鼎力支持江宁才有今日局面,下官想等下半年开始就开始仿造京师远东等地,在治下择地开厂引资,
让整个江宁郡成为陛下口中工业化先锋,下官打算建造一座铁砂厂替代那些铁匠铺,再设数家纺织厂,淘汰那些做工缓慢的手工作坊,
再开设一家兵工厂,为南地汉军打制各式兵器,只是这些建厂所需设备,还请陛下能提早知会工部,就言是姜家打算采购……”
刘策很高兴姜憬能有这样的觉悟,现在总算明白姜家为何能屹立中原千年都不倒的本质,那就是能随时适应朝代变化,永远都走在其他士家的前头。
在这个普遍还是以土地为主的封建农业时代,姜家已经把目光瞄准了未来,在深刻体会过工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利益后,自然是决定转型,向工商业前行。
而且,姜家除了能惊人的适应环境天赋以外,主要是变革之中会尽量避免与百姓争利的事发生,即便发生了,事后能补偿都尽力补偿,因此姜家在民间的口碑一直都很好,也是姜家地位很难被撼动的因素之一。
一个能随时改变,又懂分寸,又知上进的士家,刘策没理由不去扶持他们一把,何况自己这具躯体本身就流着姜家的血,这是一个天然的盟友,自然会把握在手中。
“你列一个详细的列表出来,我回去会让工部早些将设备运来,只要能利国利民,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刘策微微一笑,“对了,除此之外,关于江南的瀛奴之患,你所写的密报我都看了,我想听听关于你的意见……”
姜憬闻言,脸色一正,对刘策说道:“陛下,瀛奴之患并非瀛奴战力可怕,实在是江南各地官府无作为,
加上南军军中各级将官克扣军饷,导致军心涣散所致,若有一支精锐强军在侧,下官敢说消灭瀛奴只在朝夕……”
刘策眉头一皱:“北地派兵致江南也并非不可,然瀛奴在江南沿海也是一股顽疾,也不是一两日可以肃清,怕就怕北地兵马承受不住南方水土啊……”
姜憬自信地说道:“陛下,无需北军将士,我南军之中也并非无人可用,下官在江南各地招募了三千五百义士,组建了荡寇军,
如今已经按照陛下的步战兵书操练了四个多月,并配备了火器、铠甲以及各种兵械,唯一欠缺的就是一个能带他们打胜仗的将领。”
刘策闻言心中一喜,心道姜家人果然靠的住,不用自己提醒,就能提前把该准备的事给办了,而且还配备看火器,可见姜憬目睹汉军使用火器射杀楚军后,才再次重视起这一块来。
想到这里,刘策好奇的问道:“你地方有制造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