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沉声缓气道:“陛下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不愿妄动于戈,但并不代表金人是仁义之师,故此微臣提议派得力驻将辅助边关严守长江”
“可有人选?”
“殿前司中郎将吴曦”
一听吴曦这个名字,面沉似水的赵有顿时神色陡然一变:“他,行吗?”
“微臣觉得可行”
叶宇的肯定并没有得到赵有的及时回应,而是沉吟了片刻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而就在这等待的片刻之余,张说却站了出来反驳道:“陛下,老臣认为不可行吴曦虽是将门之后,且在此次拱卫皇城之战中功绩卓著……”
“但那多是叶大人采用火攻之法展露奇效,与吴曦自身的领兵之能并无突出。况且边关守卫江防要塞,乃为重中之重,岂能让一个不懂江防作战的年轻人担任?”
张说的侃侃而言,让孝宗赵有颇为认同,正欲要决定,却被叶宇抢了先。
只见叶宇不退反进,直面正对张说冷言道:“那以张大人之意,这行军调度也是要各善所长各司其职了?”
“当然所谓用兵之道就是如此,有人善于攻,有人善于守,这些都不能混为一谈。懂兵之人,并不能说明会用兵,巧施谋略而取胜,只能说是奇招而制敌,却不能说明此人真正知兵”
张说轻捋胡须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阐述着他自己引以为傲的言论。
不得不说,张说的这番言论说的很有水准,懂兵之人未必知兵。因为这数万人的组成的混乱之战,存在着无穷变数,并不是书面上的数据以及战法,或是常规思维去揣度的。
也正因为战争的艺术性与多变性,才会使古往今来很多不可思议、以及打破观念的战役,存在于这个看似荒谬却真实存在的战例之中。
但今日张说的这番话,明是说兵事,暗中却是在奚落叶宇之前指挥的战役,纯属一种取巧而非真正的知兵之人。
对与张说的这种暗讽之言,叶宇却是反而笑了:“张大人所言乃至理名言,但叶某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张大人可否解惑?”
“哦?请说”
“本朝以文立国,文官懂得用兵之道皆是皮毛,更休论什么张大人口中的知兵。然自太祖太宗之后,乃至当今朝野,所辖各地驻军皆是文官为主武官为辅”
话到此处,叶宇却是脸色微微一变,嘴角露出冷笑:“请问张大人,依你之见,这种制度是不是不合理了?”
“这……这当然合理?”
“哦,合理?那方才张大人之前的滔滔宏论,说什么各擅其长各司其职的理论,岂不是一番废话?”
“这”
纵使张说深信自己说的是真理,也不敢在本朝祖制面前妄言
一番争锋对语,高下已经分晓。
孝宗赵有看着张说吃瘪的样子,随即打圆场道:“好了,二位卿家所言皆在其理,这样吧,江防之事朕自会另行派兵前往,至于吴曦,就让他前往高州担任刺史吧”
“陛下……”
“好了,朕意已决不必再奏”
赵有的这番安排,让张说等人不禁舒了口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吴曦可是当初叶宇力荐之人,这足以看出二人的关系匪浅。
若是再让这吴曦身居军中要职,等同于叶宇的羽翼还是未能剪除。
退下去的张说与曾迪二人相视了一眼,从各自的眼中均看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他们早就想拔出吴曦这颗钉子,因为如今的军中已经有了一个虞杭坤,若是再让这个吴曦日益壮大,那么将来军中势力就不容他们掌控。
但由于吴曦是川蜀吴挺之子身份特殊,又加上如今又立有新功,所以一时半会还没有办法将其罢黜。
如今赵有将吴曦调往高州当刺史,看似升高了官位品阶,但实则却是明升暗降
一州刺史,可以说是封疆大吏牧守一方,但是却没有京城三衙的殿前司尊荣体面。
有句话说得好,君王舅子三公位,宰相家人七品官。
京城的小小芝麻官,到了地方都尊荣好几级,更何况掌管殿前司指挥使
而高州又是什么地方?
乃是华夏版图的最南端的广东省,这里在北宋时期还是贬官流放的所在地,当年苏东坡就被贬到了那里
由此可见,这种明升暗降的意思是多么的明确
这个决定让叶宇脸色戚戚然,但是他却没有退下,而是随后又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哦?奏来”
“陛下,福王之叛乱虽已经平息,但诸多隐藏余孽未除,既然如今朝廷内外已无战事,微臣愿主动请命前往福州清剿叛臣余党”
“哦,卿家愿意前往?”叶宇此言一出,却是让孝宗赵有神色一滞。
叶宇神情郑重道:“正是,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话音刚落,蒋芾出列附议道:“臣以为,叶大人前往福州镇守是恰当人选,因叶大人当年曾前往福州之行,对福州风土也颇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