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清澈的小溪依旧,只是昔日门前的湖洋田成了葱郁的小树林。
矮篱笆、石台阶、长着地衣的晒谷坪,当年风华正茂的恩师鬓间已有白发;当年叫李家明作文曲星的师公也已作古,只剩下神龛上的笑容。
一阵鞭炮声过后,群山间余音袅袅。
神情肃穆的李家明领着弟妹们,在神龛前拈香、叩首一丝不苟,同样肃穆的王老师待学生们三叩首后,才将领头的得意弟子扶起,轻声道:“家明,有心了。”
“惭愧,师公过世时,正是期末考试,不敢耽误学业。”
山里人信神鬼、敬祖宗、还重传承,言传身教之下,李家明也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给师公吊唁完,重礼数的李家明又领着弟妹们,给在学生家歇伏的胡师公见礼。
“这帮伢子、妹子要的,不愧是我们崇乡人的种!”
精神矍铄的胡师公倒是风采依旧,笑声爽朗地让这帮徒子徒孙鞠躬,还扭头打趣他最喜欢的柳莎莎。
“看到没?多学学,以后不要出去了,让人说你不懂礼数!”
师公随和,李家明也凑趣,“师公,你可够看不起我们。我两个妹妹考到大学,你也不来吃杯酒?”
“这不能怪我,你们屋里门槛高,副省级领导都派人来送红包,我一个副处级凑什么热闹?”
“哎哎,蔡伯可是你老上级!”
“当他面,我也这么讲。我一退休,就喊老蔡,他还得请我吃饭,多谢我帮他那么多年。”
两人说笑几句,胡师公越俎代庖地叫王磊去买菜,还叫他去中学把几个老伙计一起请来。
“家明,跟我讲讲,你那汉华是怎么回事?报纸上吹得太邪乎,真有那么神?”
“先不忙,我们先办正事。师公,上次你们不是订了奖励办法,怎么不执行?”
哦,那事啊,胡师公指着王老师笑骂道:“他跟张自礼就是两只死脑筋,连‘子贡赎人’都不晓得。放心,让我骂醒了。”
这就好,今年崇乡考得不好,只有在外求学的小妹、金妹考上名牌大学,又因为各自考上的大学都是师范类、艺术类最好的,因此基金会给的奖励特别重。加之两人没在本县读高中,一百万奖金全部给她俩当初的初中、小学老师,当初教她俩的王老师、张老师一人二十万,确实让他俩觉得太烫手。
两位恩师人品道德没得说,就是太古板了一点,王老师连给王磊买房借钱,都只问柳本球借不问自己借。这样光明正大地改善恩师的经济情况,也算是了了一件心事。
等胡师公笑骂自己的学生,又解释起资助本地学子上大学、留洋的事。
“家明,那事不能按你的想法办,不能无偿资助只能算借款。考上了名牌、重点大学的,有几个会回本地工作?你们这些出国留学的人,又有几个会回国?既然不能回乡、回国效力,基金会就没有义务无偿资助。
再讲了,钱这东西,只能是救急,不能救穷。”
好象,好象是这道理,李家明稍一琢磨,玩笑道:“师公,别人讲我狭隘,你比我更狭隘!”
“这叫什么狭隘?这叫道理,天大地大,道理最大!考得上名牌、重点,莫非连自食其力的本事都没有?要是这没本事,白读那么多年的书,资助得也没意义。”
这就是官员惯用的偷换概念,但李家明也赞同这种说法,救急不救穷才是道理。
“哎,讲讲你那公司,怎么搞三搞四,就搞出上百亿美金?”
这话说来就长喽,李家明从创立汉华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成立研究院,讲到张老师、陈校长他们到了,都还没讲完。等他把神话故事样的创业史说完,王磊他老婆和几个女孩帮忙做的饭也好了。
今天李家明他们一来是看望老师、二来是吊唁师公,因此王老师按礼数举了下杯,大家就随意了,不敬酒、闹酒;胡师公对李家明的事有兴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