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辰的时间,陆续的有人将所写的诗歌都呈了俩,这些人还是在那边争论着。
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是出了结果,这些人虽然是看见李恪是未曾参与,但是步朋义还是将前三名的诗歌呈现给了李恪。
李恪将几手诗歌接过来,仔细的看了几眼之后,然后放在了一旁,李恪虽然是自己做的诗歌不得台面,但是并不影响李恪本人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将诗歌放在了一旁,久久没有说话,看见李恪在那里沉默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李恪。
步朋义小心地道“殿下,你看你对我们的这些诗歌是如何看待的,要是没有异议的话,可以宣布名次了
李恪站立起来,看着他们道“诸位,要是说起在诗歌的造诣来,我并不能和诸位相,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和诸位好好的探讨一下。”
众人听见列克这样说,将目光都聚集在李恪的身,他们都要听听李恪有什么高论不成。
“诗歌兴起于诗经,分为风雅颂,这一点诸位都是知道,孔子对于诗经用了三个字来概括诗无邪。到达了两汉之后,但是要说亲真的开一代风气当属是曹操父子三人的建安七子,算是我不说诸位也是明白吧。”
听见李恪是从诗歌的源头是开始谈起了,众人都是点点头,但是却不知道李恪谈起了这些和今日的诗歌赛有什么关心,但是李恪的身份地位,让这些人面对着李恪,也不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诸位,想过没有为什么建安七子,为什么在汉末乱世,能够脱颖而出,成为领导两汉魏晋以来的风气”
一名祭酒站立起来,道“殿下,这自然是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以曹操为首的建安七子开始在章,开始反映这种悲惨的现实,让后人真正的体会他们的仁者之心。”
李恪点点头,道“这位老先生所言极是,曹操的的诗歌慷慨激昂,带着一股悲天悯人之心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建功立业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而是为了让百姓安定,让国家兴盛,至此一点,胜于诸位多矣。”
李恪说完,慢慢看了他们一眼,道“周公吐辅,天下归心,是何等的宽广胸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何等的雄心壮志,诸位以你们看来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光耀千古的诗歌来”
李恪的话说完之后,不但是这些考评者也开始思索之,是下面的书生也是陷入了深思之,。
步朋义道“殿下,自然是建安七子都是身居乱世之,深有所感,发于肺腑之,所以是自然有这样的成。”
李恪摇摇头,道“要是说到身处乱世之,也有很多人,我以为更多的是以曹操一人之倒向,而影响了魏晋所有的人,有所好,下必从也我以为要是想提高整个江南的诗歌水平,莫过是我们书院要树立一个观念,我们要创作什么样的诗歌,是要创作韵脚合辙,辞藻华丽的诗歌,还是创造呼唤民生艰难,渴望建功立业的章,还是要创造这种押韵合辙,流连于市井之的章。”
李恪看见下面的这些人脸色变色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话也说得重了一些,接着道“当然了,诗言志吗,要是真的有陶渊明这样的高雅志向,有谢灵运这样的体会于山水之间的闲情逸致,真正的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也不失为一个真君子”
听见李恪这样说来,很多人的脸色都是好看了很多,来自苏州和杭州湖州的各个祭酒也都是彼此看了一眼都是彼此的点点头。
一个老者站出来,道“既然是殿下看来,诗言志,是老朽也是赞同的,只是,请殿下自己也说一说,又如何才能做到诗言志呢”
李恪点点头,道“问得好,我以为很简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在书院的一隅天地之内,如何能体会黎民百姓之愁苦,如何能体会朝廷政令之利弊,要行万里之路,在州府之,边塞之地,城为官吏,成为府兵,自然是心胸开阔,视野豁达,到那个时候,自然是心的诗歌压抑不住,喷薄而出,诸位,你们以为我说的是如何”
几个人品评着李恪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章,在心都是暗自赞许,一名老者站出身;来,道“殿下,开始臣是以为,以殿下之年纪,听说殿下又是在边塞之行军,对于这等章之事,应该是门外之人,但是今日臣听了殿下的言论,才知道,章之事,在章之外,殿下一语的,实在是让臣为之钦佩,臣要是回到杭州之,自然是鼓励杭州府学的弟子,都是要在扬州刺史府和杭州官衙之,为之学习,还有步祭酒提出的去关和关士子举行会之事,我杭州府学一定是竭力而行,绝对不会推辞的。”
看见杭州祭酒的表态,其他的很多人,都纷纷的收起了内心对于李恪的漠视的态度,都纷纷表示在与关士子的交流之,都会派自己更多的弟子。
“大笑一声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诸君,诗言志,我江南之地,虽然是地处大唐富庶之地,但是我江南士子,也要记住,我们这片土地也是诞生了很多的英雄豪杰,楚霸王三年灭秦,最后虽然是自刎在乌江,但是风骨犹存,汉末之时,小霸王孙权在此地割据一方,是何等的英雄,大帝孙权以江东之地,北拒曹操,东联刘备,有赤壁之遗迹,我江南士子,当用我江南之英雄之人物,鼓励后人,效仿先祖,立我江南尚武之风气。”
李恪说完之后,很多人在心都是暗自点头,很多士子,都是在心反思自己诗歌在立意之与李恪所说的不同。
此时无论是各州的祭酒,还是来自各州的士子,在看待李恪都是用着钦佩的目光,一个能够给他们指引一条道路的殿下,更能够引起他们的钦佩。
步朋义和这些人商议了一下,向着李恪道“殿下,请殿下为这次的会出一次策论的题目”
李恪思索了一下,策论是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缓缓地道“你们以江南之地是重农还是重工商,做一篇策论吧,我倒是要看看江南的诸生有什么能力”
马有人将李恪的题目传了出去,很多的士子都惊讶了一下,很多人秦楚李恪来到江南之后,首先打击的是高邮湖和洪泽湖的水贼,这次在杭州建立海事巡抚司的事情,在江南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实际已经打破了江南很久的对于外来商人的管理措施。
下面的士子,在思索了李恪在扬州的所作所为之后,然后开始在脑海回想着之关于重农与重商的章,片刻之后有人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李恪打量着这些士子的模样,有人露出迟疑不决的样子,而有的人稍加思索之后开始写了起来。
策论不诗歌,用的时间更长了一些,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李恪和各州的祭酒也不焦急,终于是两个时辰之后,结束了书写的时间,将卷子收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