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说:二娘的檀木梳(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水泊之处自冥阴

    肉包飘香十里亲

    木梳抚头本寻常

    怎料哀怨贯古今

    *********************

    水泊梁山位于华中之国东山省西南,四面环水,水内芦苇纵生,水草弥漫。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其独有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同时又是水路枢纽,粮草辎重必经于此,商事繁荣。

    泊内有一镇,唤名十里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顾名思义,此镇不大,上下方圆不足十里,故而得名。

    不过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镇中有一食铺,虽不起眼儿,但里边做出来的吃食美味无比,日日飘香十余里,无数的兵老爷和商家在此歇脚儿,品尝此物。

    这可真不是吹牛,这店门口别说是找个座位,你就算站着吃,不排一个时辰的队,也别想足这口欲。

    这吃食到底是什么呢?凤心龙胆?那自不会!

    其实就是大馅包子,您可能会问了,这包子哪没有啊,还能做出个大天儿来?

    嘿,我告诉您,人家还真做出名气来了,皮薄大馅自不必说,十八个褶更不用提,就这用的食材你就不一定能找到。

    春分后第五日辰时的谷麦,用银刀割下,浸一个月的七味水,您就先甭管这材料是什么,肯定是祖传的秘方了。然后磨成面粉,老面肥发酵,揉成雪花般的面团备用。这用的香葱长于北疆的白常山脚下。

    您可能又得问了,这大葱哪可能长在那极寒之地啊,我不说您孤陋寡闻,稍稍一句见识浅薄吧。这世上还真有一种葱,喜冷嗜阴,当地人叫成“寒葱”。

    做包子最重要的肯定是肉的用料了,这可就没人知道了,可能是这家包子铺压箱底儿的食材,从来没听人说过,有人说是獐兽和鹿肉的混合,也有人说是深海鱼的肚口和雏鸡胸脯肉的结合,咱就不猜了。

    总之,食客对于到底用什么肉并不关心,好吃就行!

    这么地道的包子铺,谁开的呀,一定是一个饮食界的奇才,那我和您说了,还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流之辈,长相马马虎虎,这包子西施是够不上了,当地人都叫她包子二娘。

    “今天啊,咱们就说到这,想听后话,明日您起早儿!”说书人一扣“止语”(类似惊堂木的小木条),这段书就算齐活儿了。

    林月梅咂了下舌,每次都是,听到关键点,就收了。

    不过还好的是这街头巷尾的茶馆,甚是便宜,十块钱,喝俩小时,能蹭点干果,中间还来段说书的,已经挺划算了。

    按理说这听书听相声看京剧什么的,应该和年轻女孩子扯不上,尤其这刚满二十的黄花大闺女,可月梅这丫头,打小儿还就喜欢这口儿,之前完全是受票友爷爷的熏陶,后来可能和她的工作性质有关了。

    你问她干什么的?

    她在一家古玩店当学徒,奇葩吧。

    毕竟古玩这行当和历史文化,民俗都有很大的关联,多被熏陶下,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听完书,月梅哼着小调,径直走向工作单位,“紫珍阁古玩店”。

    这一说起古玩店,大多以阁啦,轩啦,堂啦,厅啦做名,主要的用意是显得雅致,就这“紫”一字起的就甚为得体,古时紫为高贵,不染尘俗之解,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紫禁城了,霸气吧。

    掐指一算,今天正好是月梅在这里工作整满三年的时间,俗话说三年出师,五年起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