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确实极多,当年粘罕攻打开封的时候,调集了十几个不同族群的战士,这次李慢侯比粘罕的兵力更杂。
最北边的流鬼国、夜叉国,这是唐朝时候,向唐朝进贡的两个小国,虽然唐朝叫他们国,可实际上原始的很。这是位于勘察加半岛上的渔猎不足,人口不过一万多。北边的夜叉国,就是正对百令海峡的楚科奇人,唐朝称之为夜叉国,人口同样不多,也是一万来人。
流鬼国当年向唐朝进贡的时候,要经过三重翻译,才能跟唐人沟通。他们的族属,跟通古斯人、女真人同源,但过于遥远,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服饰以兽皮、鱼皮为材料,脸上习惯涂抹的五颜六色,所以得了流鬼和夜叉的名称。
对于这样的小国,李慢侯其实并没有刻意去征服,而是商队自行征服的。从曷懒甸出发的商人,到他们的领地上贸易,交换他们的渔获。结果发生了冲突,几百个商队武士,就将他们杀败。这并不难,因为他们尚处于石器时代,根本没有铁器。杀败他们后,他们就选择归附,目的是希望从东藩手中换取铁器。
这样原始的部族,生存环境恶劣,生存率低,但能活下来的,都是非常强壮的壮士,加上他们之间经常搏杀,性情野蛮凶悍,是冷兵器时代最优秀的兵源。可惜他们的人口太少,两部都只能出一千精兵。
李慢侯也不图他们兵多,基本上是让他们负责探路,他们很能适应艰苦的森林生活,李慢侯担心将来女真残部会逃入原始森林中,他需要比女真人更野蛮凶悍的猎手去捕猎他们。
除了流鬼国和夜叉国的猎手,黑龙江河口一带的纳里哥人,五国部以东直到大海的吉烈迷人,都在征召之列。他们比流鬼国和夜叉国人口要多,元朝后来征服这里,设置了兀者吉烈迷万户府,管束苏滨路和黑龙江下游不足,一万户意味着一万个青壮。
他们没有流鬼国和夜叉国凶悍,元朝时期,经常被流鬼国人跨海劫掠,最后是元朝派出蒙古兵击败了流鬼国。这两部,共出兵一万,分为十几个不同的小部族,也打不了硬仗。
除了他们之外,从草原上也征集了大量部众。最强大的是蔑儿乞人北边,贝加尔湖周边的山林部落。
主要有三支,其中一支在贝加尔湖东北的勒拿河流域游牧,善于驯养驯鹿,被南边的草原民族称作使鹿部。东藩府学生们考证,他们的族源跟突厥有关,是唐朝时候的高车部。唐朝时候有进贡战马的记载,不过在唐朝时候,他们还是草原部落,突厥的敕勒诸部之一。后来突厥被唐朝击溃,一部西迁成为现在的西域诸部,乌古斯人就是支系后裔。一路北上,就是使鹿部,他们进入这一带,学会了通古斯人驯养驯鹿的技巧,又将通古斯人赶出这一带。
使鹿部属突厥族系,语言也是突厥语一支,跟阴山的白鞑靼人、阿尔泰山的乃蛮人,西域的乌古斯人相似,稍加习惯尚能沟通,毕竟唐朝时候他们还是一家,这才过去了几百年而已,语法还未大变。
使鹿部人一边赶走了这里原住民通古斯人,又被南方迁来的更强大的部族逼迫,北迁到了勒拿河到北极圈一带。后来俄国人占了这里,将他们称作亚库特人,一部分迁入中国,满清编为八旗,称之为索伦人,后来叫做鄂伦春。
赶走使鹿部的,是东藩府招募的另一山林部落,是活跃在贝加尔湖西北叶尼塞河流域的不里牙惕人。他们活跃在贝加尔湖周边,赶走使鹿部后,占据着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之间的土地。南方跟蔑儿乞人接壤,他们是更纯粹的草原人,不是突厥种,操蒙古语系。跟蔑儿乞人族源接近。
俄国占据了这一带后,叫他们布里亚特人。迁入中国的一支,满清称作巴尔虎人,新中国称之为鄂温克。
还有一支,就是被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赶走的通古斯人,他们是传统的山林部族,语言习惯跟女真语和后来的满语接近,不是草原民系,跟东北的靺鞨、女真同源。他们比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更落后,被赶走后,分散在广阔的勒拿河和叶尼塞河流域,非常分散,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
这些通古斯人,在后来融合进入使鹿部和不里牙惕部。也是鄂伦春、鄂温克的族源。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派兵征服了这些山林中部落,也没有特别分清他们的族源,将他们统一成一部,称作林木中百姓,由他的长子术赤统领,林木中百姓的大部斡亦剌部后来发展成强大的蒙古瓦剌部,跟明朝打了一场土木堡之战,抓走了明英宗。
此时这些林木中百姓,被东藩府招募了五千人,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因为林木中百姓还有大量尚未被东藩府接触的部落,比如斡亦剌人所属的大部黠嘎斯人。成吉思汗所有林木中百姓后,也只有五万人,此时他们出兵五千,几乎是他们能拿出的全部青壮。
这些林中百姓,为什么向东藩府提供兵源,是他们威服了吗?
那倒不是,因为东藩府还没来得及去接触他们,是被他们邀请去他们那里筑城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