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七月,徐州,下邳。
小人,心胸总是很狭隘的,他们更多关注的不是长远的谋略,而是眼前的得失。
吕布现在唯一的暗中盟友袁术,便是这样的人。
虽然吕布送给了他粮草做为出兵的谢礼,可袁术还是觉得自己被吕布耍了。
他对刘备确实没有好感,但现在正在密谋称帝,他并不想四面树敌。
而且,远征小沛,兴师动众,不但寸土未得,更让纪灵受了伤。
袁术的心里自然有些恼火。
小人的心理正是这样,无论得到了多少,总认为自己亏本了。
所以,袁术做了一件让吕布十分恼怒的事——他派韩胤到下邳兴师问罪。
得了好处,又未损军马,不过是个纪灵受了点轻伤。
无论怎么算,袁术都没有理由问罪,可他偏偏这么做了。
即便是处境再不利,吕布也无法忍耐这样的无礼。
吕布当即将韩胤扣下,并断绝了和袁术的盟约。
……
当然,这种时候,吕布还是会问计于陈宫的。
“公台,你意如何?”
“如今这情势,奉先只有三条路可选。”
“哪三条?”
“其一,送还韩胤,再加粮草十万石,好言相劝,维持与袁术的盟约;其二,逐还韩胤,断绝与袁术的往来,拥兵自守;其三……”
“公台直言。”
“其三,将韩胤送交曹操,并修书一封,与其和解。既然刘备能与曹操暗通,为何我等不可?我军不求曹操援手,只求其旁观,刘备失了后援,便不敢造次了。”
陈宫说完,众人都是一阵沉默。
这第三条计策,是大家都未曾想过的。
其实陈宫的道理很简单,也还是那十个字——敌之敌即友,敌之友即敌。
如今曹操将皇帝迎到许县,则他无论帮谁,都可以借天子名义出兵,名正而言顺。
这种情况下,拉拢他便成了不二的选择。
“可之前我军袭其兖州根本,他必会对我等恨之入骨,又岂愿与我等和解?”魏续有些担忧。
“我想这倒未必,”曹性开口道,“前番小沛之变,他并未表态,足见其观望之心。”
“不错,”陈宫接过话锋继续说,“曹操与袁术等辈不同,他极善谋略,必然知晓自己的处境。如今他奉迎汉帝,表面上是顺应正统,却也将自己置于火坑之上。”
“此话怎讲?”吕布问道。
“他担心各方枭雄,会效仿景帝时各路诸侯的做法,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去讨伐他这个′晁错′。前者董卓不也是因为关东联军势大,才被迫西迁么?”
提起董卓,吕布不禁有些伤感。
陈宫也自觉语失,赶忙转移话题说道:“所以我的主张,不如便趁机向曹操示好。如此则一可除刘备之后援,二可震袁术之骄横,三可得一方之援助。”
吕布听完,思索了片刻。
陈宫看着吕布,没有催促,而是安静地等待着答案。
虽然计是好计,但吕布却似乎仍有一丝犹豫。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吕布忽然提起了曹操当年的话。
“奉先是担心……”
“曹操,太过重义,又太过无情了。”
“那便由奉先自行决断了。一方是汉室天子,一方是即将称帝起事的袁术,一旦选择了一方,便再也回不了头了。”
吕布当然也清楚,他用目光询问着面前的一般弟兄。
大家都只是笑着冲他点了点头。
或许这便是多年的信任了吧,吕布不再犹豫,站起身说道:“传令,明日将韩胤押赴许县,公台即刻修书一封,随行奉上!”
陈宫不禁感到欣慰,纵使吕布与自己已有隔阂,但大事上却仍然表现出足够的信任。
谋士得一明主,又复有何求……
————————————————
荒村之中,段轩再一次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似乎自从和张枫走到一起,自己便一直要面对他的质疑。
“轩哥,我是否可以认为你这计策又失败了?”张枫带着一丝嘲弄地看向段轩。
据武征探得,吕布已经将袁术使者押送许县。
即便是张枫,也能判断出个中真意。
“唉,”段轩叹了口气,“不得不说,袁术之愚蠢,确是人间罕见。但此举并不影响我计之行。”
“那你最好说出个原由,不然,我只能认为你是在强辩。”
段轩苦笑着接过宣姈递过来的兔腿,吹了吹咬上一口,便嚼便说:“因为主公的忧虑已除。”
“何意?”
“皇帝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