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城的积极性也被调整动起来,梅大人又广开言路,谁有什么想法,那怕是你觉着不可能实现的,也尽可以跟学子们提出来。
更有许多人把自己所知道的萧山关周围和蚩戎有关的情况报上来,学子们汇总了筛选出有用的抄录下来供大家参阅。
梅大人始终相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他要把信息共享,说不定就有哪个大才想出什么高明的破敌之招来了。
他这完全不同的做法很是让那些军事大家们瞧不起。梅大人却把个团练搞的如火如荼。
不过让他们吃惊的是,梅大人没用多久就把这些民众训练的有模有样,不但行动能听指挥,还组织有序,就连城中的秩序都变好了。
白天黑夜都有民兵在巡逻,他们不像是军卒们巡街只巡视主要的街道,小巷里就没人管了。
这些民兵人多,大街小巷无处不在,学子们给他们分了组,每天数组巡查自己所在的区域。熟门熟路又了解情况巡查起来自然是没有遗漏的地方。
梅香儒称此举为全民皆兵。老老少少们每天还会被组织起来教导一些必要的军事知识,以及律法和乡约。
当然每天必要灌输的就是城在家在,城亡家破,把国家利益和小家利益结合起来教育民众爱国,爱家。
兵和民是有区别的,既然是兵就要有一定的警觉性,当然提高警惕发现潜入城中的细作就是其中的一项。另外还有发现敌情动态及时报告之类的教育。
皇甫将军在入驻萧山关后,就加强了城门的守卫,严格盘查出入行人,抓出的探子并不多,仍然有不少蚩戎探子混入城中,这也是必然的,在这信息极不发达的时代,两军交战探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梅香儒的民兵不但接收所有在籍的,连来探亲访友投亲的外带那些流民一律全收了。不管是穷家小户,还是富户大家保卫家园都是必须的。富户们不为那点粮,可也得为安全着想加入民团。
经过培训教化的百姓,警惕性那可不是光说说的。再加上这时的邻里交往密切,彼此又知根知底。
就是流民他们也是按以前的村,县,镇组织在一起。
事实向大家证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有许多混入城中的密探被揪了出来。
从前对梅宰相组织百姓守城很是不屑的军士家们,也因此改变了认识。
梅大人每天依旧会到军营中去,只是大军的指挥中心,中军大帐他再没进过,只在营地中小兵卒子住的帐前与训练间隙的兵士们闲聊几句。
问得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细节,军卒们对他很客气,立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回他的话。
有时累了,他也会到军士们那黑的发亮的地铺上坐一会。
刚开始的时候,军官们怒目,军士们害怕,来过一两次后兵卒们就慢慢放开了。
也有人会问他何时发饷这样敏感的问题,梅大人会很和蔼的回答说:“会很快发饷,但是大兴财力有限不可能一次把欠的饷银都结清。”
隔天,户部倒真的拨了一部分银两下来。
士兵们很是开心,想着梅大人说话真灵,说发就发了再看梅大人时就真的觉得他是个很大很大的官。
梅香儒却想着这些官老爷可真能磨蹭,他走前就拨下来的银子现在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