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殿内。
赵顼将王安石的三万言奏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放在御案上,陷入了沉思。
此奏疏若让百官看到,朝堂之上绝对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奏疏开篇,言辞便甚是犀利。
王安石认为,大宋百年来太平无事,不是因为历代帝王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朝廷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将各种弊端都隐藏了起来。
一旦各种弊端爆发,大宋迅速就会走向灭亡。
首先,他将仁宗皇帝明夸暗讽了一顿。
仁宗在位时,过于仁善,虽然不随意修建宫殿,不随意杀过一人都是仁君之举,但设定的刑罚太轻,赏赐又太重,导致官员势大,其很难听到百姓之言。
在接受谏言上,仁宗皇帝从善如流,从恶也如流,虽有“千古第一仁君”之称,但致使朝廷国策一变再变,在执行上事倍功半。
在对外侵略上,为了不发生战争,不惜送出大量钱财给西夏、辽国。此做法让边境百姓甚是感激,也换来了和平,但却让大宋自此抬不起头来。
……
紧接着。
他又将太皇太后和英宗皇帝骂了一顿。
王安石认为,太皇太后干政太久,英宗皇帝又只想着延续朝廷往昔风气,毫无改革图强之心。
登基近四年,和一帮臣子的精力都放在濮仪之争和党派之争上,导致大宋一直走下坡路。
王安石骂完英宗皇帝后,又向赵顼谏言。
大宋朝廷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必须以猛药,去沉疴。
而如今的变法改革,只是做了一些皮毛而已。
王安石对三位皇帝和太皇太后的谏言还算婉转,有礼貌。
而接下来面向群臣,他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王安石认为,当下朝堂,风气不正,始作俑者,便是那几位相公。
奏疏上写得甚是仔细,且皆有事例为证。
赵顼读完之后,理解如下:
执宰韩琦,总做面子活儿,看似兢兢业业,夙夜为公,其实暗地里划水,执掌中书多年,并无任何政绩。
富弼老滑头一个,凡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话密不透风,从不做实事,毫无担当,完全是位不粘锅相公。
曾公亮倚老卖老,无个人主见,是位墙头草相公。
欧阳修,总以文坛带头人自居,日日吟诵风月,幻想着以文章名垂青史,对朝廷毫无大贡献,乃是位风月相公。
三司使韩绛,是位钻到钱眼儿里的相公,该花的钱不舍得花,不该花的钱瞎花,为人八面玲珑,最擅见风使陀,随波逐流。
枢密使文彦博,日日想着养生长寿,将大宋军队治理的如一片迎风便倒的荒草。
……
骂完群臣,王安石又将朝廷的各项政策抨击了一番。
比如:官制混乱,三司不知中书,中书不知枢密院,经常出现一个官员去两个地方任职的文书。
还有管理考核制度错乱、皇亲氏族人员臃肿、税法政策问题严重等等。
最后。
王安石又无比自信地说道,若官家有成为尧舜之心,他王安石便愿当先锋,即使粉身碎骨,也能让大宋重回万邦来朝的盛世荣华!
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大宋若要复兴,必须有我王安石来变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