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3章 田埂之上,欧阳修发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翌日,阳光炙热。

    赵顼一行出现在寿州下蔡县一条乡道上。

    乡道两侧的田地中,麦浪金黄,农人们挥舞着镰刀正在收割麦穗。

    得益于年初的雨水丰沛,大宋北方的许多州府都迎来了麦子大丰收。

    田埂旁,一架架牛车拉着高高的麦穗朝着晾晒场运去,有汉子高声唱起民歌,有妇女们担着竹篮送饭送水,有孩童们四处奔走打闹……

    天气虽热,但田地里呈现一片忙碌丰收的景象,看着都让人感觉到心情愉悦。

    欧阳修望着麦地里忙碌的农人们,忍不住感叹:“官家,寿州施行了青苗法和免役法,百姓们这一季肯定是家家有余粮,鸡犬亦能饱矣!”

    赵顼笑着点了点头。

    王安石变法的策略中,对百姓影响最大的便是青苗法和免役法。

    去年年底,王安石在奏疏中汇报,两项变法之策都出现了问题。

    青苗法,本是利民利国之法,但下面的官员在执行时,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赚取更多银钱,向百姓强制摊派任务。

    如安丰县原来的县令,将治下百姓分为五等。

    第一等贷十五贯,第二等贷十贯,第三等五贯,第四等两贯,第五等一贯。

    不贷不行,有钱也要借贷,并美其名曰:支持朝廷新法。

    贷不起的贫苦户就向富户借贷,本来是利民之策,直接变成朝廷正大光明向百姓要钱的举动了。

    如此以来,百姓怎么会不骂朝廷。

    免役法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下面的执行和上面的政策完全不一样。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王安石罢免了多个官员,并且亲自主持,让这两项政策才正常运转起来。

    这一点,赵顼非常清楚。

    如今的寿州百姓,因为免役法,凭借劳动力减少了税赋。因为青苗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接受朝廷资助,整体的民间借贷总量至少能降低一半。

    两套政策下来,百姓们的手中定然要有余粮了,而国库因青苗法,也会增加收益。

    这正是王安石所讲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就在这时,赵顼突然听到远方传来一阵吵闹声。

    其掀开窗帘一看,在不远处的田埂中,聚集了几十个农人。

    “走,看看去!”

    赵顼和欧阳修走下马车,朝着田埂走去。

    田埂旁,被农人围在中间的,乃是一个身体肥胖,身穿短衫的中年人。

    中年人躺在树下阴凉的躺椅上,一旁还有一名丫鬟为其摇扇,小桌上,放着各样吃食。

    在其前面,站着八名手握长棍的护卫,正面色冰冷地望着围过来的农人。

    农人们手提镰刀,也都是脸色铁青。

    “范大官人,蔡县令已经下令了,命你将三年前买我们的一百二十亩田地卖给我们,我们愿意花两倍的价格购回,你……你凭什么不卖!”

    “范通,你……趁人之危,廉价购买我们的田地,如今已经赚三年黑心钱了,难道还不满足吗?”

    “还我们的田地,不然我……我们就将你扭送到衙门去,蔡县令一定会为我们做主的!”

    ……

    这位被称作范大官人的中年人,缓缓站起身来,冷眼看向众人。

    众百姓显然是以往都被他欺负过,故而无人敢直视他的眼神。

    “哼!你们这群破落户,不就是今年手中有粮了吗?有粮就能买地吗?老子不卖,出多少钱老子都不卖!田地是老子的,莫说蔡京,王安石来了,老子也占着道理呢!”

    当下,下蔡县的知县正是蔡京。

    “你……你要不卖……给我们钱也不为你收割麦子!”一个百姓举着镰刀说道。

    “哈哈,你还敢威胁我!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收麦的佃农还不好找吗?老子我宁愿花两倍的价钱召外地人收割麦子,也不用你们这些人!”

    “你们等着吧!王安石和蔡京在寿州呆不久的,待他们走了,一切还会回到原来的模样,一旦有了饥荒,你们还是要求我,没有我,你们还是活不了!”

    听到这话,农户们更加气愤,和范通又吵了起来。

    ……

    而此刻,一旁的赵顼和欧阳修也听明白了。

    三年前,地主范通低价买了他们的一些田地,而今年农人们取得了丰收,因为青苗法和免役法都存下了一些钱粮,故而就生出了将原来田地买回来的想法。

    但范通不卖,于是便有了矛盾。

    寻常百姓家,一辈子的追求就是能置办几十亩地,盖几间大房子,取个能缝补做饭的老婆,生一堆孩子。

    然后能天天吃饱喝足,没有饥寒,也便满足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手里的地太少了!

    赵顼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头。

    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一直以来,大宋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

    自大宋立国以来,对士大夫阶层尤为偏爱,又因为大宋农业发展极快,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又无战乱。

    故而就导致一批批士大夫官员,有了闲钱就想着买地,紧接着一些商人士绅也开始学习,导致大宋的田地基本都在富人的手里。

    贫农们只能去租他们的田地种粮,或者只是去当仆役。

    而大宋真正的纳税大户都是富人。

    生活幸福的也是这群富人,导致贫富差距非常大。

    而贫农们之所以没有生乱,一方面是因为大宋的商贸发展繁华,商税基本已经超过了田税,并为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

    比如汴京、杭州、苏州等。

    这样一座城市的运行,其实可以养活几十万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而种地只是他们众多选择中的其中一个选择。

    但寿州却不一样,这里的人大多靠农耕生活,没有地,贫农们就没有了一切。

    而随着青苗法和免役法的这种对贫农有益的利好出现,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农民们有了余粮,便想着往前再走一步,即买地。

    但是,士绅富户们又不愿意卖地。

    士绅富户们就是靠着剥削贫农的劳动力来赚钱,一旦后者有了自己的地,且受益颇丰,那士绅富户们的财富就降低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