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了,谁让他现在也是兰县县衙里的一员呢?
想开了的祝况,也就释然了,不再纠结这些应该是谁考虑的问题。
以上是他未来赚钱的门路,然而,也有花钱的门路,农耕社会,最要紧的,还是农产品,他手里现在是有几样新鲜的农产品,只要推广,都有好处,但是,祝况并不满足于此。
优质的水稻种子他没有,土豆和玉米也可以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种子,当前的小麦种子产量实在是太低了,可以说,根本就是在浪费土地。
他不是学农的,不知道那些优质的种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但是,他的脑子里居然也隐约有些记忆,不是很完全,但也有一个大概的方向。
祝况本人当然是没有这个时间去操心培育新一代的农产品,但只要有方向,即便在这个时代,祝况也相信,绝对有人能够成为他最强有力的帮手。
作为农官,他必须要为广大的农民利益考虑。
可他也清楚的知道,这是十分花钱且完全不会回本的买卖,未来还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的精力和人力物力才能取得效果,甚至都不是一年或者两年就能见到效果的,但这些投入不能少!
祝况是专心的人,当他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其他的事情就被忘在脑后了。
忙碌中,永乐二十一年的春节已经过了。
整个正月,祝况都忙着,除了与家人守岁已经必须要去拜年之外,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新一年的规划中。
辛苦总是会得到回报,到了正月底的时候,祝况已经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谭家的兄弟两个如今也算祝况的得力助手,能帮着祝况做许多事儿,两家的孩子也不差,而且勤奋好学,利用闲暇的时间,还会读书识字,现在基本的阅读已经难不住这兄弟两个。
眼见着比起父辈们要有出息许多,谭家长辈也高兴。
难得的是,谭家大郎不光喜欢读书,而且喜欢种地,正好与刘友德帮祝况找来的精通种植的老农十分有话题,过了正月,竟住到了山庄不肯回来了。
祝况决定,让这两个人先一步开始研究农业技术的发展,至于要朝着那个方向,祝况觉得,自己也真没办法具体知道,这就要看他们的悟性和能力了。
祝云自从正月初五来了之后,坚决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回青山渡去了,便是饿死在外面,也比回去被自己亲人欺负熬强。
既然祝云如此打算,就被祝况打发去了农庄里,给谈和平做助手去了,而祝云媳妇则留在了面馆里帮着英娘做事。
米氏说,要是祝云媳妇真是个好的,将来将拉面的手艺教给她。
英娘的年龄大了,再有一二年的时间订了亲许了人家,也就不会继续抛头露面的在面馆里做事了。
而谭家的两个嫂子和几个女孩子,虽然勤快,但是在制作面点乃至在厨艺上,都没有什么天赋,米氏怕白白糟践了好手艺。
好在谭家人都是知道感恩的,就算米氏决定将做面的手艺交给祝云媳妇,也没有不满的,倒是越发显得人品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