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益怒太子妃。
转眼,贞观十八年正月末,宫中突传噩耗,太宗与长孙皇后嫡出晋阳公主……
病入膏肓,经药圣孙思邈救治……
无得,只剩十数日尔。
报与太宗时,太宗正朝。闻讯,太宗乃断朝,踉跄而行,太子李治急起身欲斥报使妄言,却气急攻心,一夕倒地不起。
刹那间,朝堂大乱。
是夜。
太极宫。
甘露殿。
晋阳公主床前,围着半个**诸人。
打首的,便是太宗。旁边立着的,便是李治。
太宗亲手端了药碗,一点一滴地喂着已然昏迷不醒的晋阳饮。一边含泪问旁边的孙思邈道:
“当真……不得日子了么?”
孙思邈摇了一摇头:
“至少十数日,至多三个月……”
太宗便只觉心如刀绞,乃问道:
“可是……可是她还只是个孩子……”
“陛下,公主命至如此,若苦留,只怕却只会让她多受些苦痛。”
孙思邈叹息,怜悯地看着一夜之间,似乎长了几丝白发的太宗。
太宗黯然,半晌才叹道:
“其他人都下去罢……稚奴,你也是,下去。朕想单独陪一陪安宁。”
李治依依不舍地看了眼小妹,含泪点头离开。
……
片刻之后。
甘露殿,西配殿。
李治独自坐在案前,眼圈儿发红。
他想着平时里,父皇政事烦忙,都是他亲手带了安宁习字读书——现下,她的飞白书,若仿起父皇来,已然难辩真假……
明明年前还说着,父皇要将她定与房相三子遗则为妻的……他为了这个,还好生着人查了一查那遗则的性子……
明明说好了的……
李治忍不住,哭出声来。
正在他难受之时,殿外却传来了阵阵德安的怒喝声。
李治心下正恼,闻得德安叫喊,便更突生火气,厉喝一声:
“吵什么!”
殿外德安闻得李治发火,又惊又气,便一想,索性将那与自己争执了的小宫侍拉进西配殿李治面前,告道:
“殿下,这是太子妃着来请您回东宫用膳的小侍。因着殿下有吩咐,说不见人,德安便着她回去,谁知她竟不依,在这里吵闹起来。说什么是德安收了萧良娣刘昭训的好处,每每总拦着殿下不让去……”
“殿……”那小宫女见了李治,先是一喜,便欲上前卖乖,却被李治冷冷一个眼神瞪得浑身发冰,向后退了几步。
“杖毙。”
李治起身,扔下两个字,拂袖而往安宁所居处而去。
德安被他这般态势惊得大气不敢喘一口,直到旁边那小宫女的凄厉求饶声响起,才突然打了个哆嗦,恭道:
“德安领命!”
是夜。
太子妃闻得自己遣往太极宫请太子安之小侍竟突出无礼言语,冲撞晋阳公主病安,惹得李治大怒着人杖毙,大惊失色。
王氏久居世家,自然知道此等事乃自己大难,急忙朝服鸾冠入太极殿,请太宗恕罪。
太宗闻之,乃劝慰几番,又着李治前来,做个劝和公爹。
然李治自幼照顾晋阳,如晋阳亚父,此番冲撞,使晋阳本不安之病体再沉,心下颇有不满。奈何太宗出面,只得暂合。不过片刻之后,便立刻离太极殿,直奔甘露殿照顾安宁。
太子妃见之心伤,太宗正欲再劝慰,便忽传宫外中书舍人崔敦礼漏夜入内求见太宗,道有要事相告。
太宗乃允入。
太子妃正欲离之,崔敦礼却面请太宗彻查太子妃王氏,纵仆谋害东宫奉仪崔氏女一事。
太宗太子妃闻言皆震惊。太子妃怒,不语,太宗乃着其明言。
崔敦礼上本,乃言明,奉仪崔氏妙容,本为其博陵一族族妹,性谨孝,质柔和。然却外柔内刚,非自裁之柔弱女子。是故事发后,他便颇觉蹊跷,乃着人密查,不日竟得知,太子妃近侍怜奴,曾于奉仪崔氏死前两个时辰,入崔氏所居宜春宫别院。且崔氏曾有密遗令,着近侍陈儿密与他这族兄,信中言道:“若他日妙容终有一死,必为太子妃之故,还请兄怜妹孤苦,以查之。”
崔敦礼言明,又示崔妙容密遗令与太宗一观。
太宗震怒,太子妃更惊惧不止,下伏乞求太宗明查此事,还自己清白。
太宗诸事烦乱,便怒着孙伏伽入内查此事。
然孙伏伽闻得东宫之事,便当下告病不朝。太宗闻之,知其素性刚正,实乃此事同时牵扯五姓之首博陵崔氏与五姓之亚太原王氏两大族姓,难为之极。
无奈之下,只得当下召太子李治入内,着其详加查问。
李治闻言,恼怒不止,乃得令,更下旨禁足东宫所有侍嫔,只待查清崔氏死因后,再行解禁。
东宫诸嫔闻之,暗怒太子妃与崔氏。却再无一人言李治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