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氏道破其事,媚娘却也只是微微一惊,片刻即叹道:
“原来姆娘看出来了。”
“傻孩子……”张氏含泪,轻轻地抱了媚娘入怀:
“如意啊……你是姆娘一手带大的,如何不知你的性子?当初夫人强要送你入宫的时候,姆娘便知会有这么一日……可是姆娘只是没想到,你居然能沉得下心来,在那虎狼成群的地方呆上这般久……
姆娘总以为,多不过一年,你便要设尽方法,逃了出来的……”
张氏的目光看着媚娘,明亮得不似老妪:
“是不是……有什么人,绊着你了?”
媚娘低头不语,良久才轻轻道:
“姆娘,如意不会再回去了。无论是不是人有绊着,都不回去了。”
张氏见她如此,却只是摇头不语,久久才道:
“如意呀,姆娘知道,你生性最爱玩动,却是半刻也不能久呆于那儿的……只是姆娘劝你,人这一生,总有需要取舍的时候——便如姆娘当下,姆娘老啦,不想到处再跑。可是为了柱儿,姆娘终究还是要在这般年纪,离乡背井,去襄州的——原因无他,在那儿,柱儿能过得更好。
而柱儿过得好了,姆娘便也欢喜……
对姆娘来说,虽然这离乡背井之痛,让姆娘难以忍受……可是柱儿的欢喜,却足以让姆娘忘了这份痛了。那这趟事,便是值得欢喜,值得去做的。
如意,姆娘只问你一句话:
你离了宫中,是不是便是真的欢喜自在了呢?
若不是,那你离了那宫中,却还不如不离呢。因为你人虽在外,心,却被那宫中之人,给牢牢地锁着呢!”
张氏说完了这句话,媚娘便立时一怔,若有所失。
……
又次日。
太宗正行军中,便见王德匆匆而入。
太宗见状,也不讶然,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待事议定已毕,方才挥手摒退诸人道:“可是定州有消息了?”
王德却含泪摇头道:
“主上……岑大人他……怕是不好了……”
太宗登时呆住。
……
贞观十九年四月初十。
太宗车驾从幽州出发之时,以军中物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等诸事,全部委派岑文本。
文本夙兴夜寐,勤勉为事,筹、笔从不离手,以至精神耗竭,言辞举措渐大异于平日。
太宗大忧乃告左右:
“文本与朕同行,却恐怕难与朕同返……”
而后泣下。
当日,文本便因暴病而薨。
太宗大悲,亲着以军礼祭之,更着车马仪卫载灵,以日后同葬昭陵。
是夜,太宗忽闻急鼓,泣道:
“文本殒没,朕实难忍心闻此鼓,命速撤之!”
左右依命而去。
时文本之位空,太宗心痛至斯难以平定,长孙无忌乃着人选择定新臣,适逢右庶子许敬宗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同掌机要事务,颇有能为之事,乃请太宗令。
太宗准,遂委其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一职。
敬宗闻之,欣喜若狂。
贞观十九年四月初十日夜。
并州,文水。
此刻已是亥时三刻。并非要都的文水城中,已然安静一片。
一身深着(深色平民男式服装)的媚娘立在应国公府门前,痴痴地看着那扇大门,回想着幼时,自己曾经无数次从这门中而出,跟着父亲,一同上坊市间,见识一见识那城中风物。
那时,自己却是抱着怎么样的心情,去的坊市呢?
媚娘想着,想着,却再也想不起曾经有过的心绪。只是看着国公府大门上的牌匾,痴痴地想。
可是……
奇怪的是,无论她如何努力地回忆,脑海中的那些情景,如何生动如真……她当时的心绪,却再也不能想起。
为什么?
她轻轻地问着自己:
为什么?
……
就这样呆立了良久,忽然间,应国公府内,传来一阵噪杂叫骂之声。接着,门扉吱牙一声,便欲洞开。
媚娘一惊,急忙向后一躲,闪进了一侧胡同中的阴影里,看着应国公府中的动静。
下一刻,门就打开了。两个她看了完全面生的下人,却拖出一个贵妇打扮,她再熟悉不过的女子,向外丢了出来。
然后,她再熟悉不过的两个人——她的三堂婶善氏和她的母亲,便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与母亲哀哀求告的样子不同,善氏却叉着腰,冷笑着指着被丢在地上的那个贵妇,她的亲生姐姐贺兰氏,骂道:
“既然不想替自己寻后路,那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