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计前嫌 兄弟联手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常言道:“清官难断就家务事,家家更是有本难念的经。”一个家庭又或是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那么最应该避免的是家庭的内耗,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人的身体更不是铁打的,一个承担家庭主要责任的成年人,不止要抚育后辈,赡养老人,更要为了家庭的生存生活考虑,当自身精力被家庭内部的不良环境,过多的牵王晓玲制,就像一位生病的巨人,自保都不足,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对外发展,家庭不和,亲人反目,两败俱伤的结果对于家庭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在老杨家几个女人正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今天的家宴,而杨二礼则和杨孝廉几兄弟,则谈论着养鱼塘的建设,虽然当初答应了那些外乡人不把养鱼的门道往外传,可既然选择了兄弟相和,一起来搞这个养鱼塘,那么杨孝廉这个本家的兄弟自然不算是外人,养鱼的门道也不能说是往外传。老杨家的家宴上,杨孝廉首先做出了姿态,拿出了态度,将手中的酒杯高高举起,并且承认了以前自己对老二一家的过错,对着饭桌对面的杨二礼和王晓玲摇摇一举,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净,而杨二礼和王晓玲在本性中也不是什么心机过坏的人,见到自家的大哥放下了高身段,杨二礼和王晓玲小两口也是站了起了来,稍微的客套寒暄两句后,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相逢一笑泯恩仇,所有的话语都在不言中。春节眼看着就要到了,经过杨二礼和杨孝廉两家人的商量,决定把养鱼塘内还剩余塘存的鱼,不在选择对外批发,而是两家人合二为一,在幽冀县城内选了一个交通便利,人流量来往相对密集的地方,支起了棚子摆起了摊,自产自销做起了零售生意。成功是来之不易的,这个世界上更加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老杨家的鱼,本来就是自家的鱼塘养出来的,现在没有了任何的小商小贩在中间赚取差价,可以直接从产地走入幽冀县城里这些父老乡亲的饭堂上,那么里面的利润自然是提高了不少,杨孝廉杨二礼兄弟也在幽冀县城里有了自己的小名气。甚至杨孝廉和杨二礼兄弟想着,将自家的鱼零售价格降低,更多的让利父老乡亲,更有利的在和其它小商小贩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竞争的成功,可是当这个建议的提及被王晓玲知道后,遭到了坚决的反对,原因无它自家的鱼塘是依托那些外乡人的渔场所建立的,虽然能够在短期的时间内以价格相对同行者更加低廉的方式,获得阶段性的成功,可这也破坏了市场的游戏规则,老杨家暂时还不具备抗击行业抵制的能力。虽然他们没有降低零售价格损害那些小商小贩很多的的利益,可是做生意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俗话说无奸不商,小商小贩的经营之道便是精明狡猾,那个时代还有着很多的行业漏洞可钻,有的缺斤少两,有的秤杆不准,有的装鱼口袋湿淋淋,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王晓玲这个天生的生意人自然也免不了这个俗。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勤劳的人,可是能始终依靠着勤劳去致富的人却不多,而想要获得成功则少不了要去勤劳,在春节过年的这几天老杨家的鱼摊生意,那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好的商品好的特色,即使处在一个偏僻的位置,也能够让消费者慕名而来,但倘若商品的特色一般,不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那么处在一个绝佳的销售位置,依靠着大流量的人群密度也能够取得成功。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从清晨出摊,到傍晚结束,一整天的时间里,杨二礼和杨孝廉几个人都要不时的把手伸进冰凉刺骨的水里,捞鱼、抓鱼、刮鳞、抠腮、去賍,一天的时间下来几个人的手上冻的是红通通一片,要不是杨老汉从老杨家搬过来了一个常年闲置不用的煤炉子,生上火点上煤,几个人还能不时的喝上口热水暖暖身子,把在水里头冻的发麻的手放在炉子边上烤烤火,在那个寒冬腊月还不曾有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冬天,不知道如何艰难度日呢。老杨家的鱼摊生意从春节过年的前八天,一直忙活到了正月初六,除了春节过年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