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唐朝,宰相不叫宰相,叫风阁鸾台平章事,才三品。宋朝叫左右仆射。不管怎么叫,都是干的宰相的事情。即便到了北洋政府,还有府院之争呢,一看还不是皇帝和宰相打架么。
宰相为百官之首,权利无边。即便是皇帝的想法,也要通过宰相去施行。那么皇权和政权之间,便有了天生的矛盾。纵观历朝历代,宰相虽然位极人臣,但有好结果的,实在是不多。
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儿,贪赃枉法是一回事儿。怪不得皇帝的新政(其实是死要钱政策)举步维艰呢,原来是丞相在背后作祟。
可这事儿不能这么弄。丞相是百官之首,最最重要的官员。这样一个人居然是一个坏人。你让那些在他手底下做事儿的人怎么想,你让百姓怎么想皇帝?用人不当?瞎了眼?瞎胡闹?
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的话。皇帝一定会用一个别的什么借口,去搞掉李蔡。而不是名正言顺的把罪名给他按上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会被定这个罪,那么罪证就不太重要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武帝摆摆手道:“别说了别说了,朕明给你说,这李广,若是没有真凭实据,朕是不会动他的。要是倚着朕的性子,这李广这臭脾气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可是你知道什么是大局么,你知不知道朕费尽心机去弄钱是干什么的?你知不知道朕如此倚重你父亲。如此溺爱你丈夫到底是为什么。”
雪晴一叹道:“臣妾知道。”
武帝呵斥道:“既然你知道,那也不想想,这个时候,朕会动李广么?只要他不反对朕,只要他打匈奴。朕都不会计较其他的任何事情。就算是李蔡,他此刻跟朕说要将功补过,领兵去打匈奴,朕也能饶他一命你知道不知道。一两个贪官算什么?你知不知道,打击匈奴,对我汉朝子民意味着什么?你到底知不知道。”
雪晴实在是无语了。这武帝是尼玛中邪了还是怎么的。着了魔似的非要打匈奴。难道说,这李广还真就搞不掉了是不是?凭什么啊。这次皇帝发起脾气来,至少要搞死几万人的,凭什么就不能带上那区区两个人。
这把火,不烧道李广那爷俩身上的话,那雪晴这次就算是白弄了。
虽说按照成本和收益来说,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好多倍,可也没必要担上这么大的风险。最初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后来觉得这弊案跟自己关系实在是不大。虽然名义上自己是大长秋。
到后来,调查线索指向了李蔡的时候,雪晴瞬间就兴奋了,若不是指望李蔡能把李广拉下马,雪晴是懒得闹这么大的事情的。
即便是李蔡真的准备让人在少府放火。
雪晴实在是不甘心,决定再说几句,即便是不能搞掉李广,也要在这君臣之间留下嫌隙:“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既然已经有了问题。那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