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饺、扁食,饺子是臣家乡土话。”
你说这我可不困了啊。
“爱卿等会留下吃个饭吧,朕让尚膳监做点扁食,你看看是否就是你老家的饺子?”
刘之纶咕咚咽了口唾沫。
今天闲来无事,我便抓着刘之纶漫无边际的闲聊着,没想到他这人看似迂腐,对民间疾苦却很是清楚,我本还当他是个书呆子。
刘之纶告诉我,哪怕是北京直隶的京畿地区,民间的日子过得也很苦。朝廷每年的税金摊派下去,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居然会被加征这么多。他对农民们的重担一一道来,先是说层层加派的苛捐杂税很多,小吏和官员总以各种耗羡名目,什么谷子被鸟吃了,被老鼠吃了,银子重融有损耗,等等诸多借口来加收实物税和货币税。
再来则是朝廷推行的优免政策,很多读书人在考取功名之后,都会被免除一定额度的土地税收。这原本是当初为了鼓励官员从事学术研究的临时政策,但因为各种破事,官僚机构自然而然的把很多临时措施变成了长期政策。比如开中法,原本是想解决货币不足和边疆缺粮的问题,结果搞得军粮和盐法都运行不畅。
有了税收减免制度,自然就会有人钻空子,很多穷学生在考上功名之后,名下就会莫名多出许多田地,都是乡里乡亲托献的,也不好推辞,再者三节水礼也少不得士子的份,有利可为,事就这么成了。
可即便是三四品的大员,也不过优免三顷田地,换算成欧洲的面积,也不过约莫六十几摩底而已。
后来法律屡次修订,渐渐地优免面积也越来越大了,很是讨厌。
但实际上,经常出现大片的庄园都诡寄在某个士子名下,远超朝廷规定的限免额度,收税时也没人敢问这些官员收取税收,但摊派到每县每州的税收额度又免不了,就只能转嫁给中下之家,小农纷纷破产,不得不变卖田产,变为佃农,被地主百般盘剥,苦不堪言。
“苦不堪言啊皇上!”
“停停停,你说的越来越没谱了,佃农哪有你说的那么惨。”我打断了刘之纶的怪叫,他说的越来越离谱了,“赛里……大明自古以来就有田皮田骨一说,卖掉田地,不过是卖掉田皮,还有永佃权这一层田骨在佃户手里。那些斗不过贪官污吏的佃农,将自己田产卖与地主,或佃种或打长工,总能糊口,收税时自有大地主大庄头去和恶吏说价,小民交的佃租说不定比摊派的苛捐杂税还少。”
“五千万人啊,要是只有十分之一,朝廷就派税官下乡收税了,奈何人太多,到乡县村里,便只能用包税法来收税,地主多,收税时也便利些。若是他们肯老老实实交税,都是朕的好老百姓,奈何总有人不肯交税。”
刘之纶只能点头称是。
“关键还是有人滥用优免,这是得改改了,这样吧,今年起你带个头,足额缴税。”
刘之纶眨巴着眼睛,满脸难以置信。
“你现在是五品以上吗?”
“回万岁,臣不过是个国子监的庶吉士。”
“那不就结了,你本来就要交田税,只是家中不用服徭役罢了。现在天天让你进宫经筵,讲的却全是兵事,你主业又是练兵,这样不成体统,朕加你为右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衔,这样你就是正三品,又是进士出身,按万历年间的优免择例,能免六千亩吧?”
新升官的右佥都御史说不出话:“这个……”
“既然诡寄这么严重,那以后就不优免了,所有田地都要征税。”
刘之纶大惊:“这,这万万不可啊皇上,那帮地主怕是要大串联……”
“先在京畿、南直隶两地试行,此外,优免多少田地,朕都从内帑掏钱补贴他们。”
为什么要用这种表情看我?担心我补贴不起?
内帑的账面收入全都是江南各省的金花银,南直隶既然也在取消优免的范围内,那需要补贴的南直隶官员和生员再多,我掏的钱也不会多于今年新收的税收。
相反,清查诡寄之后,南直隶的税今年只会多出很大一笔钱,就算南直隶真的民风淳朴,一亩隐田都没有,内帑补贴的额度和新收的农税也是两相抵消的,绝对不会亏。
如果真的亏了钱,那就说明有一大片田地还没清查出来,某些人要举家去台湾了。
我老早就想这么干啦,就缺一个替我出头的,既然爱卿今天来了,那就做个表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