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刨出小山高的土壤,也没能看到石板的踪影。算算耽搁时间不短,忙抓起食盒,向山后石洞跑去。
待走过截教弟子的骨骸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竟停住脚步,弯身向众骨骸拜了一拜。
这时,那牢人“嘿”了一声,道:“小子胆子不小啊,竟敢拜这些异教徒,不怕崇真的牛鼻子们罚你嘛?”肖逸现下心情大好,道:“这里又没其他人,他们怎会知道?”牢人嘿嘿笑道:“小子无知,不晓得仙家手段的厉害。把我关在此处,你以为就没人监视吗?”说话间动了动身体,激起丝丝金线,语音中更加透露着讥讽。
肖逸却想起那两个羽衣道者,知其所言非虚,顿时戒心大起,紧张地向四周看了看,确定无人后才放下心来,心中暗暗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小心为上。
回到住所后,肖逸激情不减,又翻箱倒柜,挨个翻开长清道者所藏典籍,希望能寻到有关截教的道法。然而天不遂人愿,结果一无所获。肖逸略微有些失望,不过想想奇石峰上的石板,顿时又欣喜起来。
一日无眠,肖逸依旧精神百倍,把厨房的事物做完后,便回顾温习昨晚新得的截教理论。与阐教的顺乎自然有所不同的是,截教注重“本心”之力,抛弃繁杂的道德观念,以己之力洞悉天道,再截灭与天道相背离的一切事物,破而后立,最后重新塑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因受胖厨师影响,每日体悟生活之道,已然背离了崇真教道法,此时再接受一种新的道法,可谓见怪不怪了。
晚上,肖逸一手提着饭盒,一手捂着衣内藏着的铁锨,匆匆向奇石峰而去。路上向来无人,倒也不怕有人盘问于他。
到了龙印石前,他坐在龙印石上稍事休息,便转到崖壁后的山坡下,奋力挖掘起来。一直挖到两丈深浅,才总算看到石板端头。肖逸惊叹仙家法力高强之余,也顾不得浑身热汗,连挖带刨,很快把余土清理了出来。
肖逸蹲在土坑内,迫不及待地看着石板上的字迹,脸上一会儿苦思、一会儿眉开、一会儿惊叹、一会儿兴奋,神情多变,却十分专注。
◇◇◇◇◇◇◇◇◇
这一块石板上的道法比第一块石板上的道法更加深入,更加艰涩难懂,肖逸花了两晚时间,才半生不熟地铭记于心。待他想要再进一步深化时,却发现已经到了石板的断口处。
他沿着山坡,一寸寸的翻看着土地,想要再寻找字迹完整的石块,可是几日之后,他只好无奈的承认,凭自己的微薄之力,根本不可能再有收获。
至此,他不得不再静下心来,重头把截教道法修习一遍,在脑海中努力构建一个截教的道法体系。当遇到一些未涉及的理论时,便以胖厨师所讲的道法加以印证,倒也有许多相通之处。
“下道唯德,上道无德”。当肖逸再次领悟此句时,突然眼睛一亮,抓起手边的《道德经》,看着上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十字,竟是激动万分,兴奋道:“天道自然而行,亘古不变。阐教修的是道,截教修的也是道,胖厨师的‘碗中之道’也是道,还有孔家的道也是道,然而,这些不过都是下道罢了。下道求得上道之途何止万千,但是上道却是一致的,同时也是没有规律的。崇真教认为我修习崇真道术资质不佳,难道我就不能学习其他道术吗?也需我还是学习其他道术的上等之才。长丹真人以其狭隘之道来断我修道之路,岂不可笑?”
他越想越是兴奋,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沉寂多时的求道之心,此刻真正地燃烧了起来。
其实,肖逸一开始就错误理解了截教和阐教的关系。无论阐教还是截教皆是伯阳老祖所传道教的分支,所有道法都是从《道德经》中演化而来,截教的“上道无德”自然就和《道德经》吻合。而肖逸却错误地以为这是一种大道的真谛,二者不谋而合。说到底,还是胖厨师的碗中之道对其影响过重。然而,歪打正着也好,殊途同归也罢,肖逸这一想法,却为自己的修道之途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此后,肖逸以截教之思想,去重新修习阐教道典,时刻抱着怀疑辨识的态度,竟然能引起无数的思考和觉悟。正如胖厨师所说,只有博览群识,才能深入浅出。这般领悟下来,对自然之道有了更新的理解,思想之界也更加开阔,不自不觉间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尤其是重新看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时,突然心有所动,思索道:“圣人报怨,既不和怨,也不报之以德,那么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呢?圣人之道是不结怨,然而人生于世,岂有不结怨之理?”心中存了此疑惑,随后的修习,便以此为跟点,不断寻思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