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眼看就要落山,天边昏厚的云层中勉强透出一些余辉,这时的黄石镇才开始有些热闹起来。
黄石镇北面靠山,因为山上盛产一种青黄色的岩石,达官贵人的家里非常喜欢用这种石料做成地砖,所以镇中居户多以采石为生,一到夕阳西下,采石的男人们就纷纷下山回家。
黄石镇只有一条东西向的石板主街,镇北一条山路蜿蜒连向山去。也不知道是先有山名,还是先有镇名,山叫黄石山,街叫黄石街,镇南唯一的小客栈也叫黄石客栈,当然还有一个生意很不好的小当铺——黄石当铺。
小腊子肚子饿的咕咕叫,一个人坐在黄石当铺门口的门槛上,左右张望,等着当铺掌柜徐掌柜早点回来。
小腊子本名叫陈锡,因是腊月出生,所以小名叫做小腊子。
陈锡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生儿子倒是有一套,一连生了五个儿子,乡下人为了求个富贵盼头,索性按照金银铜铁锡一路排下去,小腊子正是老五。
家里的孩子太多,又实在穷的不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陈锡父母看着各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实在是后悔当年不该那么冲动,一连生出五个小子来。
在陈锡十二岁那年,他父母也不知道托了什么人,攀上了原本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亲戚徐掌柜,一听说徐掌柜是开当铺的,立马将陈锡送给徐掌柜去当当铺学徒,一方面想跟这徐掌柜识点字,另一方面学点东西,将来也好支点家用。
徐掌柜第一次看到陈锡的时候,一个瘦瘦黑黑的农家小孩,好在长的还算精神,想到自己的当铺虽小,但还真少个人照看,索性就收了陈锡做了当铺学徒。
陈锡第一次换上属于自己的新布衣的时候,眼泪都快掉了出来,自打穿开裆裤起就是上面四个哥哥剩下的,到了十二岁还是穿着还是前有破洞,后有补丁的破裤子,怎么也遮盖不住自己日益发育的身体。
在乡下邻里‘这孩子将来有出息!’‘你家总算出了个金蛋蛋!’这样一类的带有嫉妒的赞美声中,陈锡父母满面褶子的笑容里勉强挤出几滴不舍的泪水,将陈锡送走。
陈锡回望父母渐渐远去的苍老身影,心中暗暗下了决心,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衣锦还乡。
陈锡跟着徐掌柜来到这黄石镇,一呆就是两年。
黄石当铺的生意很不好,经常几天没有一笔生意,即使偶尔有个一两笔生意,也是镇上的居民当的一些家具衣服什么的。
当铺斜对面不远的黄石铁匠铺倒是生意很好,一天到晚红红火火、锤锤打打的,铺子口挂着几把新修理好的铁锹铁铲,毕竟这里靠山吃山,采石的工具才是当地人真正的饭碗。
铁匠老孙头有个小女儿阿花,和陈锡差不多大,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年离铁铺火炉太近烤的,脸上总是红扑扑的。
陈锡每次跑去铁匠铺玩,铁匠老孙头总是半开玩笑的对陈锡说:“小腊子,是不是看上俺闺女啦?总往这跑?”
陈锡红着脸,不理老孙头。
“你在那当铺能学到啥?还不如跟我学打铁呢!将来成了俺家女婿,这铺子
都是你的!”
铁匠老孙头总喜欢拿这句话哄笑陈锡,他一说到这,老孙头的小女儿阿花脸更是红的跟熟透的苹果,一扭盆子大的屁股就跑进房里。
“哈哈!哈哈!”老孙头又是一声爽朗的大笑,也许在这个太过平常的镇子里,这是老孙头排解无聊的一种方式吧!
陈锡有几次差点被铁匠老孙头说动了心,但是一想到毕竟是徐掌柜把自己从乡下带出来,不仅教自己识字,每月还有十文铜钱拿,虽说当铺生意不好,但是每日的温饱还是不成问题,况且徐掌柜是自己的大恩人。
陈锡自小父母就说恩情大过天,现在又跟着徐掌柜识字认书,从书上学了那么一句文绉绉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徐掌柜在陈锡心目中跟亲生父母同样一个位置。
徐掌柜好像对这个黄石当铺也不上心,经常出去,让陈锡一个人照看着铺子。
今天上午徐掌柜交代陈锡自己要出去办点事,如果有什么生意让陈锡自己做主就成,反正也不会是什么珠宝玉器,基本上都是镇里居民的衣服家具。
陈锡这两年来也不是白学的,多少长了些眼力,这么简单的事,也能顺嘴说上一两句当铺里的行话。
一上午就当了件旧椅子二十文钱,到现在就再也没有任何生意。陈锡一直惦记着铁匠老孙头的小女儿阿花,每当看到天边最后一抹的红晕,就想起阿花红扑扑的脸蛋。
陈锡饥肠辘辘的坐在当铺门口的石砖上,再过一会就可以打烊关门,如果那时候徐掌柜还不回来,就只有自己回后院弄点吃的。
忽然一个壮汉远远的跑了过来,陈锡一眼就认出是酒鬼阿三,阿三也是靠采石为生,但是嗜酒如命,快三十的人了,穷的取不起媳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