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章 转世轮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刚开头大伙听了都觉得新鲜好玩,如果人能活千年,那就可以享尽天下的荣华富贵,可是大家再转念一想,即便活上数千年,终了还有一死。

    与其占用子孙福,超过老祖宗的福寿,还不如按照西言家的自然规律,能活多少年就活多少年,福荫子孙,把资源也更多地留给后代。

    其实,大家还有一点担心,在心底里没有说出来——如果一个人活了千百年,那还不成了妖怪了,我们以前说火星人是“妖怪”,反而把自己弄成了妖怪,那岂不可笑。

    虽然火星人能活四五千年,但他们毕竟是火星人,他们生活在太空世界、时空领域,与地球上这个实打实的山山水水、鸟兽林木的世界,还是不同的,他们可以千年不死,但我们不能任其成妖

    。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谢绝了船长的一片好意说,“如果有后有缘,就让西言家的子孙跟船长他们,再在这里相见吧。我们也就不上时空仓了,还是回到紫烟坪老家生活吧。”

    最后,父亲请求船长再延缓一段时间,再将椿木湾山区的山山水水等收回到时空仓里,他们要在这里送别火星人之后,就迅速返回紫烟坪老家生活,那时再请船长收回保护。

    船长看着父亲和大儿子一脸至诚,非常感动,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然在走之前,就继续使用能量通道,构建起椿木湾山区与外界隔离的全封闭电磁屏障,尽可能减少人员遭受的多重辐射。

    即便如此,船长出于西言家安全的考虑,还是悄悄将紫烟坪老家的时空与椿木湾山区的时空进行了压缩,尽可能延长父亲他们在这里的时间,以便让老家的乱世尽快过去,父亲他们回家之后,就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

    这恐怕是火星船长为父亲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至于千百年后的重新回归的椿木湾山区,只有让子孙们来重新耕种生活了。

    但除此之外。火星船长也不能再做什么,毕竟地球人有地球人生活运行的规律,过多的外力干涉,不一定是好事。只能祈求上苍好人多福了。

    半年之后,火星人的太空飞船修复,与火星本部的通信打通,能量传输通道联通,一切准备就绪。就待升空。

    最后的离别时刻来临!本以为会哭得稀里哗啦的场景,却并没有出现,因为大家早知道要分别,这么久来也一直在做分别的准备,早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其实,这也是大家所期盼的,本来分别就是一件难过事,如果到时候再弄得哭哭啼啼,那就难上加难了,还不如大家开开心心分别。最后留一个美好印象。

    站在古窑洞山顶一块巨石上,西言家的老老少少,狗狗小狼,俯视着下面中原坡上袅袅升起的烟尘,那是火星飞船点火的信号,不胜唏嘘。

    只见飞船尾部喷射出来的火苗逐渐由黄变蓝,再由蓝变浅,最后变白,飞船船体在空中慢慢地拐弯,用尾部喷出来的气体。画出一个巨大的“”形,渐飞渐高,最后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

    随着火星人的离去,椿木湾山区的平行世界全部消失。与外界的通道打开,山外面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进到这里。

    父亲现在需要将大家组织起来,尽快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片充满希望、开心,但也充满辐射的土地。回到紫烟坪老家。

    一个月以后,父亲带领阖族老小,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重启一段全新的生活……

    (以下是本书第三部的内容。不知不觉在地点中文网已经发了好几个月了,虽然读者渺渺,订阅更是少得可怜,但自己都感到能坚持到今天确实不容易。)

    满目疮痍,杂草丛生,屋梁毁坏,田园荒芜,野兽出没……

    这就是父亲带着大家回到老家紫烟坪,看到的景象。

    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谁也不去想这里曾经的困难,日子总会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经历过大起大落、人生艰难的人,对此也不是很在意,只要人在,这一切会改变,慢慢恢复原来的生活。

    父亲的房屋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样子,满地只剩一堆瓦砾,那些木板、横梁、猪圈,一点影子都不留,好像这里已经千百年没有住过人一样。

    不过屋场的大概样子还没变,禾塘坪边上的那棵苦夹皮树已经长得老高老高,总得有七八丈吧。

    大家按照自己的屋场位置,清理了杂草,简单地盖起了茅棚,刚够住人。

    至于别的,他们除了部分粮食、一些种子、全部的工具,一些养牲和布料,以及狗狗和小狼,其它的东西都留在拉椿木湾里面。

    刚开头的这几年,大家的日子特别苦,衣服没有多余的,一年那头就一身。

    冬天冷了就烧火向,夏天热了仅穿遮羞的衣服,小孩子们更是脱了个精光,整天泡在坡堤盖的水塘里打水仗。

    三年以后,整个紫烟坪上,每家每户才修起了猪圈,盖好了牛栏,开垦出了当年弃耕的水田和荒沙,大部分人家里终于有了余粮,小部分人家里才有充足的棉花,可以纺纱织布,传得体面一些。

    到第四年的时候,父亲家里在全村最后一个,盖起了人住的房子。

    正屋还照以前的样子,四柱三瓜,正面三间房,房子进深两间,上下两层,楼上的一层还有雕花的栏杆,既可以晾衣服、住人,还可以放粮食。

    房子后面是一个偏刹,有两间大小,一间用作柴房,一间做灶屋。

    正屋前面是刚刚平整出来的荷塘,用来乘凉休息,主要也是用来晒粮食。

    荷塘右边有四间猪圈,一间茅厕。

    牛栏修在离屋场二三十丈开外的菜园附近,牛粪的臭气实在太大,再说那里离水田也近,便于拉粪。

    正房上梁的时候,是请的母亲家的一个堂叔来看的日子、时辰和方位。按辈分来说,大儿子应该叫外公,他们一家子也刚刚从外地返回家没多久。

    父亲一家的生活,就这样慢慢开始恢复正常。

    又是几年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