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母系氏族社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任务,老人和小孩从事辅助性的劳动。

    氏族中设有议事会,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一切重大事务,选举产生氏族长。氏族中的全体成年女男都可参加议事会。由于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世系按母系血缘计算,就决定了母系氏族以年长的妇女为氏族长。她是由全体氏族成员选举的,如果不称职,全体成员有权罢免。氏族长负责领导生产,管理生活和对外联络。氏族长虽然管理一切,但没有特权,也不能包办代替,充分尊重其他氏族成员的意见,遇到重大事件,如吸收养女,进行血缘复仇、决定生产计划,她要召开有关会议来决定。风俗习惯是调解氏族关系的准则。

    继承制有两个特点:一是集体性,由于财产为氏族所有,也由氏族集体继承,任何人都无权私自支配或者单独继承;二是按母系传递,即由祖母传给母系,母系传给女儿,氏族的男性成员的子女无继承权。(因为男子是外氏族的成员。)

    我问道:“母系氏族社会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妇女的地位如此之高?”

    原始人群阶段过渡为母系氏族社会,是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推动下完成的。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的转化是社会性质变革的关键因素。原始人群的血缘家族,经过几代繁衍之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引起食物来源匮乏,生活受到影响,因而必然分裂出新的血缘家族。新的血缘家族依然施行内部的血缘婚。

    内婚制虽然能保持原始人群的相对稳定,但婚配的女男之间血缘关系太近,致使繁育的后代易患先天性疾病,或体质不良,智力低下,与自然界抗衡的能力因而减弱。内婚制在人类历史上延续的时间甚长,这正是原始人群阶段生产力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

    内婚制对人类进化的危害极大,其严重后果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血缘家族的分裂,不断产生新的血缘家族。这些血缘家族之间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血缘家族的女男之间也难免发生婚配现象。人们逐渐发现,各血缘家族之间女男通婚所生子女,无论在体能和智力上多优于同一血缘家族女男婚配所生子女。人们终于觉悟到,婚配女男的血缘关系越远,生育的子女越强健。由于传统观念强大的影响,内婚制向族外婚制的转变是十分缓慢的。开始,只排除血缘最近的同胞姊妹兄弟间的婚配,以后又排除血缘较近的旁系姊妹兄弟间的婚配。最后,血缘家族内的女男,不论是否同辈皆禁止婚配。这样,一个内部不能婚配的血缘亲属集团~氏族便产生了。

    族外婚,就是一个氏族的一群姊妹和另一个氏族的一群兄弟之间的交互群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男子外婚到另一氏族,死后埋在本氏族的公共墓地里。这种婚姻关系以集体方式进行,亦无固定的配偶,年龄和辈份的限制也不严格。虽然还不稳固,但毕竟使氏族明显有别于过去的血缘家族。但是氏族成员之间的婚配则是严格禁止的。

    下一章介绍晚期智人的迁徙历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