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哈拉帕文明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洪水之后,亚特兰蒂斯文明在印度次大陆仍然残存。他们的文明一直延续到BC4120年。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明。

    亚特兰蒂斯白人虽然占据上层建筑,但是人口构成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外来人口(早期与晚期智人)的大量流入,且亚特兰蒂斯人口较少,所以当时的主要有色人种即黑头发的黄种人,大量分布于欧亚大陆,其中印度由于气候适宜,所以流入的人口更多,直接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人口构成比例。亚特兰蒂斯人作为掌握较高科技的土著,成为政权的领导者,而黄种人由于科技处于劣势,且为逐渐流入,所以成为白种亚特兰蒂斯人的附庸。但是在与亚特兰蒂斯人的逐渐接触中,渐渐掌握了亚特兰蒂斯人的科技使用方法。当然核心科技比如核武器这样的秘密是不可能得到的。

    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六行型大麦,此外,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芥末、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印度河文明采行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猪、骆驼、驴、水牛、大象。驯养大象和水牛在田里干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

    农具发现有燧石犁头、铜锄和镰、石磨盘和磨棒等。

    BC4500年,陶器传入印度河流域,并且很快出现彩陶。陶器多为轮制,即雅利安文明发明了陶轮。胎呈红色或黑色,多为素面陶,烧制颇精。大量陶器施红衣黑彩,母题为圆圈纹、鱼鳞纹等几何纹及图案化植物纹、鸟兽虫鱼等象生纹。器形有杯、碟、碗、瓶、扁壶、带流壶等,而以高圈足的盘和通体带孔的圆筒深腹器最富特征。另有一种彩釉陶制品,主要为串珠、护身符、印章和小容器。

    居民也从事渔猎和各种手工业。印度河文明在世界上最早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用红铜制造斧、锛、锄、镰、凿、锯、鱼钩、刀、矛、镞、剑、锤、剃刀、容器、人像和动物雕像等。也有铅制的小瓶和垂球、银容器及金饰物等。

    出土的纺轮和棉织品残块表明已经有了棉纺织业。印章上的船只图形表明有造船业。此外,还有制作串珠、镶嵌、梳子、手镯的贝壳和象牙加工业,有生产石叶工具、雪花石膏容器、皂石凹刻印章、宝石珠及其他饰物的石料加工业,其中尤以蚀刻的肉红玉髓珠制作最为精巧。物质文化的一致性,以及有些石器制作场的浩大规模及其所产石叶的广泛分布,说明该文化内部的各城市各地区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出土的石雕数量不多,雕工较粗,造型呆板,有人像和羊身象鼻之类的合体兽卧像,最著名的是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一件男子胸像。

    印度河文明出土大量用皂石以及象牙、红铜、陶土制作的印章,主要为正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前者凹刻独角兽、象、牛、虎等动物和铭文,后者只有铭文。推测印章除用于贸易外,一部分还具有宗教性质。有一种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铜片,制工颇精,铸后锻平,也刻有铭文和动物或人像,有人认为这是红铜书板。首饰有金制的圆形和长方形饰牌、臂环、耳坠,还有金、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