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太甲复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先王因此勉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匹配上帝。我王继续享有好的基业,希望看到这一点呀!

    如果升高,一定要从下面开始;如果行远,一定要从近处开始。不要轻视百姓的事务,要想到它的难处;不要苟安君位,要想到它的危险。慎终要从开头做起啊!”

    “有些话不顺你的心意,一定要从道义来考求;有些话顺从你的心意,一定要从不道义来考求。”

    “啊呀!不思考,怎么收获?不做事,怎么成功?天子大善,天下因此清正。君主不要使用巧辩扰乱旧政,臣下不要凭仗骄宠和利禄而安居成功。这样,国家将永久保持在美好之中。”

    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史官记载)对于伊尹和太甲有另一番论断。由于古本《竹书纪年》在宋朝就已经散佚,现代能看到的都是清人和今人的辑本。方诗铭、王修龄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从《太平御览》《晋书》《史通》《文选》《通鉴外纪》等等书目中载《竹书纪年》文:

    伊尹放太甲于桐而自立也。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就是说,前期基本与前面的儒家《尚书》的记载相符,但是后面《竹书纪年》与《尚书》不同,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太甲偷偷跑出了流放地桐宫(可能被软禁),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攻杀了伊尹,但因为伊尹的贤名,又立了他的儿子继承他的爵位和财产。

    若说不可信,为何如此多人都载有《竹书纪年》的记事,且《竹书纪年》是第一手文字资料,并无虚造的充分。另,古本《竹书纪年》因为不符合儒家经义,所以在宋朝的时候散佚了,恰恰在宋朝又是相当提倡儒家的时期,让人心存怀疑。真假难辨,望后世学子鉴验。

    这两种说法,前者的逻辑符合儒家,后者的逻辑符合法家,而当时魏国为法家当权。当时诸子百家纷纷用上古的故事来佐证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所以大量编造上古历史。所以当时的资料真假掺半。

    笔者由这两种说法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伊尹没有杀死太甲,而放之于汤的墓地,不像是意图篡位,而摄政是真实的,但是其的权利欲望也一定很大,只是没有篡位的野心;

    第二,伊尹大权在握、且治国井井有条的情况下,即使太甲离开流放地,也不大可能得到臣民的支持,因为没有足够的威望抗衡治国三十年的宰相伊尹,所以说他攻杀伊尹似乎实力不够,贸然出击,并不是明知的选择;

    第三,《尚书》中明确提到了其复位的时间太甲三年十二月朔(初一),比《竹书纪年》清楚,所以其的真实性更高,而《竹书纪年》中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或许是亡秩了。

    由第三点再结合《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