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曲水流觞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时,墨盼山站了起来,皓雪般的发似沉凝着百载书香,他沉迈的嗓音响起,“今日老夫寿宴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墨才。
在座诸位,皆是大齐之希望,大齐之栋梁,大齐之肱骨。
她避居上京十数年了,而今前来上京,想三试诸位才学。”
今日来墨盼山寿宴的,不论是太学学官,还是举朝文武,更甚者,大齐君上都在这。谁不是位高权重,学识过人的?
此话一落,底下果真便掀开轩然大波。
哪来的轻狂墨才,避居上京十数年了,一来便要试这满朝文武的才学。
只是今日毕竟是墨盼山的寿辰,君上还在他后面撑腰,他已开此口,哪容得他人拒绝?
“墨祭酒这三试是如何试?”底下有人问道。
“在座诸位可商讨着出三题文墨,让她作答。”
“还商讨着出?这墨才也不怕闪了舌头!”
闻言,众人更不屑了两分,古往今来,要真说有这本事的,他们只承认一人,——也正是二十多年前的太史——江悬,三十岁时他便已达到了真正的博古通今,曾于上林试百才,一举成名天下知。
底下太学学子乐得见这幕,皆安坐在自己爹身旁,却不住和其他学子眉来眼去。这墨才实属猖狂。不过若她把那三题都答上来了,满朝文武输给一人,那便更好笑了。
他们憋笑得多痛苦?
“太过猖狂!”下面有几位文臣皱眉拂袖,“老夫倒要试试这所谓墨才是有几点墨水!”
墨盼山站在宴桌旁,皓眉如雪,微凝肃穆,“那便请各位先出一道试题吧,——那位墨才就是举月亭上。”
众人看去,假山旁的确有个亭子,两层小楼高的模样,离君上坐的主位也只隔了半射之地。离他们更近,只是那亭子上有一道屏风,只隐约能看见后面有两个人的身影。
墨盼山话落,一个身着鸦青色长袍的中年男人站了起来。众人都识得,——文史阁的张知镜,也是个饱览群书、学富五车的人物,那可谓是对书籍典故爱得如痴如狂,每天恨不得钻进书里。他眉眼间没有众人的轻蔑之色,只是道:“既是墨老主持的,那便由我张某人先出一题好了。”
墨盼山只淡淡道:“知镜说吧。”
张知镜沉吟了一会,抬头看向小亭上那道屏风,“那便请墨才分析一下这兆凌之战所映射出的符岳二国关系。”
宴上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这兆凌之战。只几位老臣闻言,不由道:“知镜这是要一来就把人问倒啊。”
“确是。符国与岳国不过存了五十年,在这历史长河中早就要湮没没了。何况两国之间的一场战役,虽是有些名声,但这兆凌之战已过去几百年了,史籍记载,少之又少。老夫记得也只有太学藏书阁存了两卷有关兆凌之战的典籍,不过数百字而已。”
“是啊,老夫对此也只知个大概,就是不知那墨才在避居之地可曾能了解到兆凌之战。”
一旁有个官员听完几位老臣的话后,不由笑道:“还是张大人厉害,一来便是绝杀。只有太学有的典籍,避居上京之人又怎么可能接触到?”
“都说君子自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人啊,一旦狂了,那就是自找罪受!”
张知镜似乎没有听出那人的追捧,只是淡淡道:“熟读典籍之人,是不会愿意放过历史的任何边角的。”
墨盼山闻言,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着颔首,“知镜说得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