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重义施吕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队的巡逻士兵。他们有的是隶属于董卓,有的则是外来诸侯带领的贴身卫队。

    甚至在洛阳城外,这些诸侯们还设置了屯兵营寨。

    比如公孙瓒,就将兵士交由儿子公孙续率领,屯于虎牢关以东,刘岱屯于洛阳城东,丁原屯于平港……这些老狐狸都不傻,他们早已在洛阳暗布探子,这次议事所为何事,他们也是心知肚明。

    诸侯们心里早有决断,这一次的议事,如果董卓对汉朝做的太过分,或者是触碰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就直接领兵跟他干一场,也省的再回封地调兵遣将,来回还要花费很多粮草辎重。

    当然,这里面也有能够沉得住气的人,比如此时站在百官队列里,刚刚走进皇宫第二道门的曹操,他气定神闲地走着,嘴角上竟然还带有一丝笑容,因为他知道,今天不论如何会有一场好戏,而他绝不会参与其中。

    他想要看看,这群各自心怀鬼胎的人是如何鹬蚌相争的。

    按照宫里的规矩,一般议事时,守卫殿外的士兵需要在所有人进殿之后关上大门,除非有人闯殿,亦或是听到殿内有打斗的声音,否则不可妄动一步,只有守卫统领才能够左右走动巡逻。

    这次镇守殿外的赵月和曹平已经听刘征说过这个规矩,他们早早的就领到了刘征带给他们的军服,让人嫌弃的是,那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

    曹平穿的时候还在抱怨:“这哪是让我们去做护卫,分明是让我们去丢人啊。”

    “曹平,就你这小子事儿多,今天不比往常,你可要小心点儿,别出岔子!”赵月嘴上说着,身上套上了红色的兵服,然后又戴上了黑色的头盔,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赵月对今天充满期待,不仅仅是因为他平生第一次进入皇宫,能见到各路英雄人物。还因为赵月前天去董军兵舍找张端的时候,张端和他说过,今天的议事他也会作为董卓军的护卫出现,只不过是在殿内,无法与赵月站在一起。

    赵月向张端打听了董军护卫的人数,得知他们的人数是汉军的十倍,大概有二十人,由军侯韩奎统领。

    上午时分,当红红的日头穿过一片云彩,阳光照射在皇宫大殿上时,所有人终于开始进殿了。

    赵月和曹平站在殿门外,身子却被开着的两扇大门挡住一半。漏在外面的只有一身破烂的衣服,还有手上持着的长矛,可是矛尖早已锈迹斑斑,制成矛柄的木棍上也是刮掉了一片又一片,看上去跟乞丐行乞时的拐杖差不多。

    先进入大殿的是在朝为官的人,而外来诸侯则在后。

    白石台阶上缓缓地走上来两列官员,赵月稍稍侧了侧身子,用露在外面的一只眼睛偷偷看去,只见左列文官皆持手板,带官帽,踏方履,书生气十足;而右列武官则是以手按腰间的佩刀佩剑,步伐稳重,神情紧张。

    按照常理来说,这次议事已经和皇帝的议事规模相仿,一概人等是不许携带兵器的。只是董卓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敢对参与者提这种要求,而满朝文武以及外来的诸侯也多有忠于汉朝的忠良,更不肯给这个逆贼丝毫的颜面,所以此时,他们都是佩刀携剑上殿。

    更有甚者,还有在朝服锦袍之内暗衬软甲的行为,他们想要以防万一。在他们心目中,早已经不相信董卓所谓的什么振兴汉朝的鬼话了。

    人群开始接近殿门了,赵月和曹平直了直身子,尽量让自己显得正式一些。

    可是路过的文官看到他二人,无一不是闭眼摇头,一副难以入目的伤心模样,而武官则对他二人怒目相向,好像人人都恨不得拿刀上来砍了他俩的冲动。

    这让赵月和曹平心里七上八下,有些紧张,刘征站在一旁,似乎明白了什么。

    不远处,为董卓这次议事出谋划策的贾诩正站在回廊的柱子下面,望着这边发生的一切,露出了淡淡的微笑。

    可惜他现在官职微末,未得主公信任,没有资格入殿议事。

    满朝文武入殿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几方诸侯,这些诸侯多是来自河北、中原。

    想黄巾之乱刚刚平息,幽州刺史刘焉便向朝廷请命设各州牧,名为代天巡牧,其实际权力则凌驾于各地州刺史及太守。

    之后,刘焉则自请益州牧,又命张鲁镇守汉中,斩杀汉使,自此西蜀与中原再无往来,其实际统治权已不属于汉朝。

    又有南方交州士燮一族远在僻壤,不服中原教化,而且沿途之上多有山越部族、流寇盗匪。故而朝廷文书也不得送达。士燮一族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自成一派。

    更兼那两处地方路途遥远,所以此次议事,并没有西蜀、江南的诸侯前来。

    殿内,董卓早已命负责宫廷礼仪的曲台署长将大殿整饬完毕,又在各个台柱上方以红绸勾连,将十二盏铜制灯架擦拭干净,又命宫中负责太乐的官员将编钟的乐器置于殿旁,以供欢愉之用。

    御膳房之内的御用庖丁们也早已经磨刀霍霍,只等时辰一到,便杀鸡宰羊,做出佳肴,再配以美酒奉于殿上。

    至于安全方面,韩奎等人则率领其手下最勇猛的二十个人,腰佩宝刀,身披铠甲,立于大殿台柱旁,听候董卓的调遣。

    其中就有张端,他正站在靠近殿上高台的柱子下面,距离高台上董卓的座位只有十步的距离。

    议事开始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