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千六百七六章 社会现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你要么就当警察,要么就当个看大门的……”这种是在反应美国的阶级固化?虽然并没有完全的往这方面倾斜。不过贾鸿渐隐约记得片儿里面马特戴蒙扮演的“柳德华”当买了大公寓的时候,那经纪人还挺不相信他能买得起。然后到了最后“梁超伟”被杀了之后,这马特戴蒙回到了自己的公寓,在电梯门口看到了邻居女士带着小狗出去,他想逗狗,可是谁想那女人却是直接把狗牵开,根本不让马特戴蒙逗!

    是不是影片就是通过这种细节来反应了美国的阶级固化,是不是间接的暗示了“美国梦”都是放屁,实际上在美国出身怎么样基本上就决定了社会其他人怎么看这个人,也基本就决定了这个人以后的生活阶级?这可不是说贾鸿渐跟看中学语文课本儿一样的可以胡乱联想胡乱的引申,其实仔细想想看次贷危机爆发了之后,美国的那占领华尔街的运动,其实不就是一种老百姓对于阶级压迫的反抗么?

    美国那些老百姓主要反抗的是啥?是他们读了大学之后,繁重的助学贷款让他们根本还不起!不跟中国这边一样助学贷款很廉价,美国那边的助学贷款可是很贵的,因为好学校大多都是私立的,哪怕公里学校一年都要一万多两万美元,私立学校更是四五万美元!再加上利息没有优惠,加上工作并不是太好找,这让大学生出来怎么找工作?而有钱人就不一样了,有钱人根本不用助学贷款就能上好学校,这一出来就不一样啊!像是所谓的“99%”的人群里面那不是没有快30岁了结果没有一份正式工作,整天要打零工赚钱,结果自己摆着指头算一下发现助学贷款要换到50岁!这样一来还怎么对社会充满希望?

    虽然这种抱怨这种占领华尔街的运动是在08年之后才出来的,可是仔细想想的话,难道现在美国这边就完全没事儿么?肯定引子已经有了,肯定也已经有一些苗头了,只不过是因为整体经济形势还不错,所以没有显得矛盾那么尖锐而已!所以历史上美版的《无间道风云》一提到了这点事儿,美国人顿时觉得感同身受,然后才各种好评?

    也许是因为这样!当然了,贾鸿渐也听说过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说拍美版无间道的那个导演老马,因为几十年来多少次被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了,结果就是一次没中奖过!就跟后世的“小李子”莱奥纳多一样,这莱奥纳多演技真已经不错了,可是十几年下来就是拿不到奥斯卡影帝的小金人!哪怕再热门都没用!所以奥斯卡到了最后看着老马都老了,最后等于是给了一个类似“终身成就奖”一样,才给了这老马的《无间道风云》一系列的评奖。

    对于这种说法呢,贾鸿渐觉得不可能是完全的照顾。哪怕就算要照顾,奥斯卡也不是没有终身成就奖之类的奖项,能发奖给老马,哪怕就算有那么一点照顾,本身的素质也要让美国人看了觉得好才行,对吧?否则奥斯卡自己的脸还要不要了?他们的评审标准要不要被人质疑?同时贾鸿渐后世可是看过美国那边的烂番茄网之类的排行榜,当时美版的无间道评价相当好,新鲜率90%以上,大多数人评价都是a级!这说明啥,说明美国全国看过这片子的人都觉得好!所以贾鸿渐才会联想到这玩意儿是不是因为反应了一些中国人不太了解的美国现实,所以才让美国人如此激动。

    所以想到了这里,贾鸿渐就真心在考虑要不要和诺兰一起在片儿里面加上一点如同阶级固化之类的只有美国人才能感同身受的事儿?那么要不要把背景设定改编一下,变成“梁超伟”是本来没想当警察?不不不……还是应该是他想要当警察,而且是大学毕业后想当fbi,但是因为经济原因就想先当警察?因为贷款背负的太多,如果出去打零工还贷款就没空去复习考公务员以及fbi的书了?去当卧底的时候也可以说成是笔试过了,面试没过,然后没能成为预备警察去训练,最后因为贷款所迫就去犯罪了?

    然后“柳德华”就是因为“曾志威”给他提供了全套的资金,让他读大学然后去应证当警察?还要他当驻扎有组织犯罪调查的重案组的技术侦查员之类的岗位?这样一来就容易通风报信?通过这种种设定,把《无间道》的故事跟美国这边的社会现实挂上钩?这样一来通过种种设计,那就应该能达到一种让美国人觉得心有戚戚焉的效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