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想来想去之后,贾鸿渐觉得还是没办法借鉴。为啥呢?因为哪怕把他的这么一个“杜拉拉”的故事给分段了,那也不太合适,以为那种前后对比的感觉不够!没有一种主角经过多年奋斗之后终于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么意中人的前后对比!所以说起来要是分段的话,其实每一段吸引力都不足够——比如说第一段就演主角来到了公司,从什么都不懂变成了销售小组长了?外加一个校友变‘成’人尽可夫了?这有什么爽的?或者说这让人看了怎么会觉得买的票钱是值得的?这给人看了是一种什么感受?至少贾鸿渐觉得给人的是一种负面的感受,因为那种前后对比不够强烈,整体的剧就不够深,没办法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然后看完了还经常去想,觉得深受启发,觉得从戏里面学到了一点什么!
所以这么一个杜拉拉的创意呢,贾鸿渐觉得还是暂时收起来,留着给电视剧来拍吧。而他还得给话剧重新想个点子!那么说起来的话,咱能想个什么样的点子呢?“擦!怎么没想到这个点子!”很快贾鸿渐突然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没错,他当然想到了一个点子了,而且还是不错的点子!这是个什么样的点子?最简单的来说,还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新闻写作课的内容的翻版——贾鸿渐在华夏卫视里面是听说过一些新闻专业出身的记者们说他们在学校里面的事儿,比如说老师上课了把他们给赶出教室,让学生们到校园里面找新闻然后回来写成新闻稿。很多人都是直接出去找新闻了,但是最后却有一个同学留在教室里面没有走,最后他写出来的稿子得分还最高!为什么?因为他写的稿子的名字就叫:“上课后老师将学生尽数赶出教室为哪般?”
没错!老师赶学生出去找新闻素材这么一个事儿本身那就是一个新闻素材!只要配上合适的标题,那就能起到吸引读者来看的目的!而同样。谁说他贾鸿渐做一个正剧就一定要想出来一个什么非常好的点子?让学生们在求职无路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团结起来做话剧这么一个事儿本身,那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么?咱们可以来一个故事中的故事。让故事中的几个主角就扮演戏剧学校的学生,就让它们在戏中来筹划一个戏剧。最后大结局就是他们的戏剧在故事里面热卖,他们功成名就什么的,这多好啊!
是不是?这戏排起来难度大么?一点都不大,因为整个故事比较“小”,不需要主角们走来走去的在各种地方对话!甚至一幕戏里面的场景就设计成寝室都可以!就安排几个学生在寝室里面探讨要怎么‘弄’这么一个戏,这一幕不就出来了么?这样的一个剧情,不需要什么分段,不需要缩减。可以说正正好好就适合话剧的四幕长度!而且演出完了之后,整体的故事‘性’还是有点yy还是有点爽点的,还是可以让作为观众的同学们喜欢看的吧?当然了,整个剧情里面不可能就只是这样的一帆风顺,还肯定要设计一点挫折啊什么的,毕竟四幕戏的发展轨迹就是铺垫、发展、高-‘潮’、升华以及结尾。咱们中间发展的时候给他们安排点挫折什么的,比如说像是郭德纲他们小剧场说相声一样,一帮学生们出去敲锣打鼓的招呼同学来看,结果谁知道哪天演出的时候就只有一个人来看了……这不是也一个很好的桥段么?
咱还可以设计点冲突,设计点矛盾啥的。让戏中的几个主角们为了‘弄’出来更好的戏中戏来争执什么的,这不都是可以提高可看度以及抓人程度的设计么?说真的,只要有了一个点子。让看多了电影以及在好莱坞都能横扫的贾鸿渐过来设计剧情,那简直就是三下五除二!甚至贾鸿渐还可以顺便塞一点爱情什么的东西到里面去——比如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恋啊,或者说是某个主角因为专心在做话剧,所以‘女’朋友生气了,觉得他不陪她啊,闹矛盾了啊。回头主角他们戏,也就是这么一个戏中戏在学校里面火爆了,这么一个妞儿也理解了男朋友了,开始转变为支持男朋友什么的……这不也是很好的点么?
所以有了这么一个点子之后。贾鸿渐那要写剧本真是快!要知道跟电影剧本比起来,这话剧剧本真是太好写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般来说电影剧本那还是要考虑到各种镜头运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