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君臣矛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皇宫内,此时寂静而又幽深,一行四五人,在婆娑的树影之间匆匆穿过。

    “皇上,不知急急忙忙传召臣等,是不是有什么紧急大事?”国舅李业先施一礼,低声询问道。

    原来刚刚的一行人是受皇帝的召唤,进宫面圣的。其中包括受苏逢吉挑唆的皇城使李业,还有他的一帮朋友,有: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後匡赞,茶酒使郭允明。

    苏逢吉也是先帝时的大臣,但他与杨、史等人也有些不愉快。

    后汉刘知远没当皇帝时,他就喜欢投其所好,从一小吏慢慢地做上了节度使判官。刘知远称帝,他便被授予丞相之职。

    位极人臣之后,他不思为皇帝分忧,为百姓谋利,反而利用自己的官位卖官售爵,谋取私利,造成有些地方文盲当政,加剧了社会的黑暗。并且,设计陷害前朝宰相李菘,强行霸占他的府邸财产。

    种种的一些做法,让其他的顾命大臣很是不满,郭威曾多次在酒席之间斥责他,所以他常常怀恨在心。

    恰好少主即位后,李业等人也与史、郭等人之间有隙,所以曾多次在李业面前挑唆,想利用李业等人铲除异己。

    这李业本是李太后家中最小的弟弟,从小娇惯跋扈,结识的也都是些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曾经李业和聂文进、郭允明等人在皇宫内放风筝,太后认为这样不吉利,会招致祸端,教育过他们。

    后来宣徽节度使空缺,李业向太后谋求这个职位,太后又将这是转告给皇帝,但当皇帝在朝堂之上提出这事之后,却遭到了杨邠、史弘肇等人的反对,从此怀恨在心,却给了苏逢吉可乘之机。

    今天上午,朝堂上的事他们也都知道,所以大概也知道皇帝传召的用意。

    所以聂文进深吸一口气,看似十分关切的问道:“陛下可是有烦心之事?”

    “自朕登基以来,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仰仗于先帝关系甚密,专横跋扈,恣意朝政,这些个老东西根本不把朕放在眼里,如今,朕处处受制于其,是时候想办法除去他们了,诸位可有什么良策?”

    李业等人听完,心中不禁窃喜,笑眯眯地说道:“皇上,这些老臣把持朝政多年,亲信、党羽遍布朝堂、军队,要想除掉他们,只能……。”

    李业便将他们早已谋划已久的计策告诉了少主刘承佑。

    皇帝听完,也觉得计谋可行,但感觉还是不怎么放心,就想去询问一下母亲李太后的意见。

    “来人,摆架!朕要去后宫。”

    转眼带人来到了后宫李太后处,太后还在小憩,“不知皇儿不去午休,到哀家这里,可有什么要事?”

    刘承佑请了个安,秉退左右,“母后,儿臣也不想打扰您休息,是为了……”便将国舅李业要诛杀权臣的计谋禀告了一遍。

    李太后一听,大吃一惊,虽然也看不惯杨、史等人的平日作为,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必然会使朝堂动荡,政事不稳,所以说道:“这事太大,怎么能轻易执行?还是要与丞相等人权衡下利害,方可定议。”想借宰相之手,阻止此事的生,稳定时局。

    这时,一旁的李业眼睛一转:丞相苏逢吉本就与史弘肇等人有间隙,就是跟他们商量,他们也是会同意的,到时候这功劳还要分给他们一份,还不如我们独占的好。随即对太后说道:“太后,先帝在时曾说道:‘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文人怯懦,容易误人。’他们顾虑太多,况且时间拖久了,容易走漏风声,这事如果让他们知道,那就完啦。还是要先下手为强啊,太后。”

    太后听了还是不以为然,想要再劝劝皇帝刘承佑。

    承祐只认为这事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能不了,便愤愤说道:“国家重事,非闺阁所知晓,儿臣自有主张。”言罢,拂衣径出。

    李太后看着皇帝远去的身影,不禁潸然泪下,独自哀叹:身逢乱世,哀家身为太后,也没办法左右的。妇道人家,只能随波逐流,任他人摆布了。

    回宫之后,刘承佑再次召集聂文进、郭允明等人,吩咐他们说:“不管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按舅舅的计谋行事,你们赶快回去安排吧,明天就送那群老不死的归西。”

    四人听完心花怒放,感觉大事已成。

    齐声拜倒:“皇上圣明!”深深施了礼告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