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本为爱子悲痛绝望,却被姬平鲁莽地一把拉开,心中大为愠怒,抬头正要呵斥,却见姬平正闭目在为儿子把脉,神情认真肃然,不可侵犯。
张氏一怔,深吸了口气,紧咬嘴唇,心道,若是这少年真是装模作样,耽误自己与儿子最后的相处时间,自己必然不与他一粒粮食,纵然他是什么河东王,神武王。
下面同样发呆的众女子中,八岁的甄宓看着认真为兄长把脉的姬平,黑白分明的眼睛里却露出几分期待。甄宓虽然年幼,但在姊妹中却是最喜欢读书的一个,众女不信姬平的医术,但她却懂得人不可相貌的道理。
除此之外,还有甄氏长女甄姜也露出几分期待之色,只因为他的夫君多次来信,叙说姬平这个河东王的卓然不凡。
姬平为甄豫把了片刻脉搏,不由松了口气,他睁开眼睛,看向神情变幻的张氏,肃然的神情蓦然舒缓,微笑道:“甄夫人,甄兄这病还可调理。”
屋里七八个女子,包括一旁侍奉的丫鬟,无不张大了嘴,眼里满是不敢置信。
扑通!张氏瘫倒在地,看着姬平,嘴唇频频动着,就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反而是年幼的甄宓先向姬平跪倒在地,脆声道:“殿下,请救我大兄。”
姬平忙扶起小姑娘,呵呵笑道:“我前来本就是为了救人,自会全力以赴。”
甄宓连连点头,始终没有落泪的她此时泪珠子却如雨落下。
直到这时,张氏才说出话来,声音颤抖沙哑:“殿下,我儿的病当真能医好?”
姬平点了点头,他也没想到,这甄豫的病居然和荀攸的长子荀缉所生的病一模一样,都是类似于先天不足的病,他也无法说出这究竟是什么病,但他亲自参与过养母李氏对荀缉的治疗,而且其中他的骨针起了大作用。
有过一次经历,此时要为这甄豫治病自然是轻车熟路,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盒子,利索的取出几根骨针,转头吩咐道:“烧一盆开水,再取一炉炭火来。”这个时代的感染可是很严重的,所以姬平很重视消毒,也令精通医术的李氏极为赞许。
张氏看到姬平取出一盒骨针,不似是外行,顿时又对姬平多了几分信心,颤声道:“殿下,若能医好我儿之疾,甄氏愿倾尽家资,为殿下供应粮草。”
一旁甄豫的发妻也是连连点头。
姬平笑道:“一事归一事,粮食是粮食,救人是救人,夫人尽可放心,能救人一命,便是莫大功德,何尝不令我心快。”
张氏和屋里一众女子看着这个温和而笑的少年,只觉得此时的他有着无上的风采,她们心中无不涌起感激和尊敬之意。
在张氏和众女的忙碌下,很快炭火和开水都取来了,姬平为骨针消了毒,便凝神为甄豫施针。
屋里张氏和众女都屏息盯着他下针,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在姬平的针刺下,躺在榻上的甄豫面色渐渐舒缓,添了几分血色,嘴巴也微微动起来,比之先前的奄奄一息显然是好了很多,直让张氏和众女不由喜极轻泣。
大约半个时辰后,姬平才舒了口气,取了甄豫身上的骨针,放入盒中。
一旁的小甄宓不知何时已经取了绢帕,过来踮起脚尖想要为姬平擦拭额头汗水,却够不着,雪白的小脸憋得微红。
姬平笑了笑,弯下腰,任由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为自己擦着汗水,看向伏在榻前的张氏,道:“不消半个月,甄兄便能下榻,不过还需要开一些药。”
此时,张氏对姬平已经是信服之极,一听姬平要开药,急忙吩咐一旁的甄姜:“快为殿下取纸笔来。”
不料甄宓不知何时早已经备好了纸笔,当即就送到了姬平面前,姬平看着这个聪慧的小姑娘,摸了摸她的额头,不由连连赞叹,沉吟下了,挥毫写出了方子,这个方子是李氏为荀缉开过的,姬平也记下了。
药方很快写好,张氏急忙令人去抓药,几乎同时,昏迷在榻上许久的甄豫睁开了眼睛,屋里众女哭成了一团。
姬平则悄悄出了屋,屋外甄俨带着幼弟甄尧也赶了过来,听到屋里众女哭泣,还以为兄长过世,不由面色发白,也没理会姬平,急忙冲进了屋子。
屋外等候的李儒却诧异的看着微笑的姬平,忍不住好奇的道:“莫非殿下真的医好了甄家公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