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亦失去,失去亦得到”,不管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生活中,赢取良好心态的关键就在于运用“加法思维”——多看自己所得到的,少看自己所错失的。在心理学中,“加法思维”是一种极为提倡的思维方式,它有利于人们形成正向的思维,保持开朗明快的心境与情绪,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
日本的春山茂雄曾写过一本《脑内革命》的畅销书,该书的主要论点便是要求人们进行加法思维。比如今天你被老板大骂一通,那么你应该这样想,老板是信任我的忍耐力和精神修养的;老板是重视我的行为的。与加法思维相反的是减法思维或负思维,同样是挨骂,有的人被骂了一通之后马上精神萎靡,忧心忡忡,老板是左右看我不顺眼,老板这样做贬损了我的价值……
研究发现,运用加法思维时,脑内会分泌出有利于身心的荷尔蒙——脑内吗啡,可以帮人迅速摆脱痛苦,使人心情舒畅,处于最佳的精神状态;而在运用减法思维时,脑内则会分泌出有害身心的毒性荷尔蒙,破坏人的身心健康。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会陷入“减法思维”之中,以至于现代人的忧郁症状越来越严重,甚至忧郁症还被“世界卫生组织”预言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第三大疾病”!此现象的严重可见一般。
有一位年轻人,在大学即将毕业时报考了研究所,并同时找到了一份较为理想的工作。然而,命运之神并没有一直青睐他,他研究所没有考上,也丢了这份工作,连女朋友也跟他提出了分手。遭遇如此挫折的他从此变得一蹶不振,心灰意冷。
一日,在一位朋友的劝说下,他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他向心理咨询师忧愁地说,“我的研究所没了,工作也没了,女朋友也离我而去,我现在一无所有!”在听完年轻人的倾诉之后,咨询师微笑着询问了他几个问题:
“怎以会一无所有呢?”“想一想,五年前,你有大学文凭吗?”“没有。”“对啊,与五年前的你相比,你现在多了一张名牌大学的文凭啊!”
“五年前的你,有一技之长吗?”“没有。”“对啊,与五年前的你相比,你现在有了一定的工作实力与社会基础,比起五年前好多了!”
“五年前的你,有女朋友吗?”“没有。”“所以,与五年前的你相比,你多了一次宝贵的感情经历与人生体验,而且,你还在大学里交到了许多知心朋友,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与五年前相比,你已经很富有了啊!”
接着,咨询师高兴地对他说,“你看,这些年你虽然失去了一些,但得到了更多,在你的生命中,多了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这些都是你宝贵的财富,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咨询师的一席话让年轻人茅塞顿开,心情也格外晴朗起来。
客观环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决定力量的是我们自己。你看待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心情指数与生活状况。当你将注意力的焦点定格在自己所“失去”的东西上,自己所经历的不幸、压力、烦恼上时,你的天空便是灰暗无光的;而当你换一种思维,将注意力的焦点定格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上时,你便会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加法思维要求人们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即使在经历不幸、烦恼、压力等不良情绪时,也要从另一个角度体验其带给自己的成长与历炼。
举例来说,岁月的流逝必然带走许多东西,同时也会给我们增加许多东西。运用减法思维的人会说,“我们又要少活一年了,惨啊!”然而,运用加法思维的人则会说,“我们又多生活了一年,太好了!”同样是生活一年,运用减法思维,则会越减越少,使人的一生充满危机与压力;而运用加法思维,则会越加越多,使人的一生充满满足与欢乐。
再比如,一个人一生都在用减法思维,当他20岁时,他说,“我失去了童年。”当他30岁时,他说,“我失去了浪漫。”当他40岁时,他说,“我失去了青春。”当他50岁时,他说,“我失去了幻想。”当他60岁时,他说,“我失去了健康。”
试想,如果运用加法思维,他将会有不同的看法与心态。当他20岁时,完全可以去想自己正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青春;当他30岁时,可以因自己所拥有的才干而自豪;当他40岁时,他收获了成熟的人格魅力;当他50岁时,他因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而富有;当他60岁时,他因知天命而拥有快乐。
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曾经说过:“我们周边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加法思维”便是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当选择的思维方式,也是人从平凡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积极的体验与幸福生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