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战和决疑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帝真宗亲征澶渊之故事,而西边我军新败,南方又有方腊、宋江作乱,若从西边抽调西军平定匪寇,则我军在西边战事必败,若方腊匪寇不除,则待此毒瘤做大必将贻害无穷!”唐恪到现在都还不忘向西夏请和的想法,于是又对徽宗说道:“启奏陛下,值此江山社稷内忧外患之时,应攘外必先安内,先请和于西夏,待平定方腊宋江之乱再行西边战事,自古尚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吞吴之案例,这勾践同样也是一国之君,勾践灭吴之后同样问鼎中原,请陛下圣裁!”

    宋江梁山好汉,看来并非小说杜撰,确实有史可依。但故事《水浒传》不折不扣的确实是个悲剧,一百零八将皆含忠义之心,且武艺高强,善于用兵者也不在少数,只是被童贯高俅这些人给坑了,才能得不到发挥,最后善终的人没有几个。想到这里赵枢难免心痛,与其让这些人后面跟着童贯去伐辽死伤无数,倒不如收入自己麾下,留为自己所用,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立足。

    这下蔡京是无话可说的,西怔西夏的事是他提起的,如今战事败了,南方又有方腊和宋江作乱,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现在,却彻彻底底的是唐恪等人和建安郡王赵枢的口舌之争,不过蔡京也不必担心,他明白,从种种迹象表明赵枢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到时候只要赵枢提出什么建议,自己这些人再附和赞成就是了,只要别坑自己。

    “启奏父皇!自古尚有以夷制夷的方针,当下,方腊与宋江皆为流寇。方腊自许为圣王,夺州府,杀官兵!而宋江等人虽聚众为寇,然与其却有本质区别,宋江等人在梁山寨头高挂“替天行道”,只不过是对地方州府的不满,并未夺取州府,自立为王,篡夺我大宋江山社稷之嫌。故,儿臣建议,对梁山之贼实行招安之法,以昭陛下宽怀仁爱之心,再以归降之梁山众军掣肘方腊,以待我西军主力击破西夏回援江南!”赵枢将宋江心里的想法陈述了出来,但不包括以匪制匪。

    不过招安梁山,太尉高俅的心中是极为不快的,其兄弟高唐州知府高廉在宋江大破高唐州时被梁山贼寇雷横所杀,他的意思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梁山贼寇彻底剿灭。

    而当下高俅只能把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现在蔡京是骑虎难下,赵枢是在给蔡京找台阶下,自己的权势在怎么大也大不过蔡京,所以也就只能忍气吞声,等赵枢把梁山众人招安之后再跟他们秋后算账。

    “老臣附议!目前时局也并不像唐大人所说的那么危难,正如郡王年少英明所言,以贼制贼,拖延时间,待我西边大军缓过劲来,就可将这些贼寇一举剿灭!”蔡京附和道。

    “臣附议!”高俅跟在蔡京后面附和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现在无论是不是蔡京一党的都附议赵枢的建议,唐恪本来还想继续申辩,可徽宗的宠臣和本朝权臣都附议此事,自己再说下去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于是唐恪也跟着献上附议,只有赵桓眼睁睁的看着所有大臣都在附议,而自己又拿不出比这更合适的办法,只能极不情愿的瞪了一眼赵枢后,也跟着附议。

    “那谁代朕去行招安之事较为适宜呀?”待如何处理内忧外患的局面定下来之后,徽宗赵佶又问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谁去招安梁山?谁都能去,高俅不能去,高俅携有私情,去了肯定办不成好事。可是自己要掌握军队,与其去掌握别人的军队倒不如去招安这些人来得实在一些,招安之后按照后世编的故事,宋江等人一定会绝对效忠,所以必须是自己去,但愿后世编的故事能够靠谱一点。

    “如若陛下不弃,臣愿前往梁山代陛下招安!”还没有等赵枢开口,高俅就等不及的站出来说道。

    当然现在赵枢也不急,必须要找到支持自己的人才行,于是向站在旁边的蔡京抛了一个媚眼,蔡京心领神会,瞟了一眼赵枢,但没有任何反应。

    赵枢再悄悄转过头瞟了一眼后面,跟蔡京的党羽交流了一下眼神,便上前自荐道:“值此国家社稷存亡之秋,父皇龙体不悦,应由儿臣代父皇去招安梁山,以彰我大宋皇族宽仁之心。再者,高大人与梁山交战多时,死伤颇重,高大人前去招安,只怕梁山不服!无法达成以贼制贼之效,只怕贻误江山社稷!故请父皇恩准儿臣前去招安梁山!”

    在朝堂上的你争我吵的唇枪舌剑之下,就两件事情文武百官和宋徽宗讨论了几乎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太子赵桓也参与进来了,不过最后在蔡京的支持下,高俅也不敢表现的太过强硬,但宋徽宗还是采取了一个较为折中的办法,任命赵枢为钦差大臣,高俅为其左右,前去招安梁山。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