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卿一笔一笔的画,先前众人都以为她画的认真,便齐齐将注意力放在研究红梅上,然而不久便有人看出来,她不是非要认真作画,而是作画的右手已经几乎使不出力气。她分明是用尽了全力才能画一笔,而每顿一下笔,每蘸一次墨,那只手都要颤上好半天。
“疯了,疯了!”蒋宽叫,“想赢想疯了!”
裴子曜长身玉立,目光滞涩,身上满是颓败的气息,裴牧全力扶着他,却没法劝他走。
这两人站着,叶怀臻和慕垂凉便也站了起来。恰逢此刻,云卿收了笔,抬头淡然扫一眼台上四人,然后收回目光对孙成说:“点灯吧!”
“现在?”上面分明只有梅花,孙成禁不住问。
云卿目光坚毅,声音清越,大喊一声:“苏记《踏雪寻梅》,点灯!”
蜡烛亦是特制的,孙成连忙将点起一支香,再将香探进灯笼里,毫无特色的扁圆白宣纸绘红梅的灯笼被孙成点燃了挂在一个一丈高的横杆上。烛火摇曳,越发显得红梅如火如荼,枝干刚进不折。
“这么半天,就个破梅花?”蒋宽大为失望。
蒋宽话音刚落,只见昏黄的烛火突然爆出一个橘红色的烛花,一股奇异的香味传来,人群中一阵惊呼,几人忙抬头看,却见那圆灯竟自己转起来。
“走马灯?”蒋宽惊讶。
叶怀臻打量良久,禁不住赞道:“是灯中灯。里头是走马灯,带动整个灯旋转。外头是普通的灯,只用来作画。至于其他的——梅花!”
“梅花消失了!”
这盏灯从右向左转,和先前画灯的方向一致,从梅花一枝一枝消失开始,灯上也开始出现一些大块的色彩,而第一幅,正是一株古老的梨树,树上簇簇梨花堆雪,树下片片花瓣留香。灯往左转,便看得见第二幅图,绿草如茵,骏马飞驰,两个小小的身影策马奔腾。紧接着第三幅,但见“接天绿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塘中一弯小舟,上面隐约似有人影。再接着是第四幅,冬天银装素裹,冰雕玉砌,依旧是两个背影在雪地里疯闹,纵然只是一幅画,也看得出独属于孩童的欢乐。
相识,骑马,采莲子,堆雪人……
多么久远的故事。
云卿看着那灯,只神色冷淡地重新包扎好手腕。
当灯笼转了一圈,先前那副姿态轻灵的梨花竟然再度消失不见,画上依旧有两个背影,看身量已经长大,迷离的夜,暗蓝的天,秋香色的草丛,少女正猫着腰蹑手蹑脚地扑萤火虫,少年则背靠一株老树抱臂坐看,侧脸笑容极尽温柔……
灯越转越开,每一幅画都只能停留几个瞬间,几乎刚刚得以看清全貌它便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惹得一群人连连惊呼又连连叹息。
“杨柳青青,东晴西雨?是刘禹锡的竹枝词么?”
“这幅是巴山剪烛?只画窗纱照影更显意境,真是妙极了!”
“这幅绿酒红炉,雪**饮,实在是惬意得令人羡慕啊!”
那是裴子曜十七岁的事。裴家祖上的规矩,男丁但凡行医的都要在成年之前出去游医,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不照规矩游医的将来是没有资格进入裴家药房坐诊的。裴子曜去游医自然很开心,他走时故作潇洒,没多久却又忍不住托人带各地的小玩意儿给她。那是云卿第一次有完整安静的时间来思考两人的关系,等到裴子曜回来,寒冬落雪,绿酒红炉,她微醺之际突然发现,久别一年,她真的非常、非常地想念他。
画上始终只有两个人,并且从来都只是背影。众人看着,评着,赞叹着,惋惜着,突然又爆出一声烛花炸响,灯里丝丝缕缕弥漫出寒梅一般的冷香,灯火变得更加昏黄,让灯上的画显得也显得陈旧又黯淡。
紧接着是大片肃杀之景。
林花凋谢辞春,北雁南飞辞秋,用笔更为细致婉约,但每一幅画上的景象都不如先前温馨美好。月上柳梢,人约黄昏,是一个人。月照西楼,梧桐锁秋,是一个人。相思红豆,春花满楼,依旧是一个人。灯笼的光昏黄且忽明忽暗,让一切情景显得越加飘渺起来,一颗心仿佛也随之入了画中情景,随着春花秋月次第更换而心神不定。
接着又是一声烛花炸响,灯中似乎一片白雾蒙蒙。黯淡肃杀之色悄然退去,变成彻底的茫然。四幅画,一首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四季荷花,红翠相间,江水不尽,相思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