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根本是在收买人心!”
在北京的某处院落里面,一个看上去差不多50出头的年人一拍桌,忍不住大声的吼道。
听到他的话,其他的人也忍不住附和起来。
然而更多的人,在瞥了他一眼之后却是什么也没说,仅仅只是在默默的盘算着自己心的那点事情…
这次因为朝鲜战争大获全胜的关系,严绍本来因为‘平壤之围’而略微有些降低的威望,再次大幅的提升了起来。
不是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吗?当太阳升到正午的时候,通常他距离落下也就不远了。曾经也有些人这么看待严绍,毕竟当时严绍在国内的声望已经很高,至少在国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人的声望比严绍更高——————三皇五帝?这个还是不要拿出来了。
到不是说不尊敬他们,只不过这之间丝毫没有可比性。而且那些历史上所谓的明君,太多都是曾经被史书给美化过的。不要说是那些个明君了,即便是一些看上去似乎是很厉害的名臣,同样也是如此…
就好象伊尹一样…
伊尹,奴隶出身,被有莘国君庖人收养。耕于莘野,乐尧舜之道。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化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这一神话传说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而他的母亲就是那个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虽耕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术,又深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弟的“师仆”。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于使求贤若渴的商汤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在今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就是世传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而在城南沙沟龙头村的“元圣祠”右厢房则专修有三聘台以供后人凭吊。由于有莘王并不答应商汤聘任伊尹。商汤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来到汤王身边。
之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伊尹成为了商汤的宰相。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仲壬,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传说,太甲不遵守商汤的大政方针,为了教育太甲,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也就是成汤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后世严绍那个时代的老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还曾经演绎过这么一段,卢植对董卓道。“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暂且不提那位叫昌邑王的猛士,究竟是怎么做到登基二十七日,就能造恶三千多条的。太甲的事情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甚至在电视剧里面卢植还义正言辞的道。“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逆也!”气得董卓拔剑想要把卢植给杀掉。
这一幕,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