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回 靖安杀诚透秘密 朝堂局势显分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靖安为张士诚内奸的秘密就不会有人知道,原来他果真是张士诚的人,但是这曹靖安真的就这么一个秘密吗?到底曹靖安为什么投靠朱元璋?他的身世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是无人知晓。

    随后,常遇春与顾风赶到,看到张士诚已死,大为吃惊。

    常遇春问道:“靖安啊,为何不留活口?主公和二哥多次劝其归顺啊,出征之前一再嘱咐要带起回金陵。”

    “是啊,靖安,为何今日这般鲁莽!”

    “常将军、大哥,这厮竟然说出大逆不道之言,说是‘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辱没主公,我一情急就把他杀了,实在是不应该啊!”

    “既然这样,就算了吧,常大哥,反正靖安也算立功了。”

    “恩,那倒是,那就把尸体运回去,让二哥他们墨迹墨迹吧,哈哈哈,收兵。”

    回到金陵,朱元璋和徐达等人知道靖安刺死张士诚,倒是觉得一些可惜,而刘基却再次找到顾风问其细节。

    顾风如实相告:“曹兄弟是仁义之士,但有些让人捉摸不透,有些城府,还很重情义。”

    “呵呵,看的很准,多加留意吧。”

    “好吧。”

    刘基还是多愁善感,不知道是惋惜张士诚还是其他,只待日后才知。

    士诚起兵,在元至正十三年,至二十四年,自称吴王,二十七年死,由吴王元璋,给棺殓葬。吴会皆平,改平江为苏州府,吴王又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宣国公,徐达为信国公,常遇春为鄂国公,顾风、曹靖安等人皆进爵有差。然后除去龙凤年号,改为吴元年,立宗庙社稷,建宫室,订正乐律,规定科举。

    朱元璋大军攻下平江以后,江东已经大定,于是这次要乘胜追击,分道出师,召集重兵徐、常、顾、曹等攻占中原之元大都,而遣偏师周德兴、汤和、邓愈、沐英、李文忠等攻打南方方国珍部。乃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顾、曹为偏将,率师二十五万,北向进行,由淮入河,向山东进发,并驰檄齐、鲁、河、洛、燕、蓟、秦、晋间。而此时,元廷以大将察罕帖木儿养子王保保,代理军务,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率兵征讨。还有关中四将军,把守各个要地。一名李思齐,一名张良弼,一名孔兴,一名脱列伯,彼此联盟,甚难攻破,双方进入鏖战之中。

    另一方面,周德兴、汤和大军奉命南征,用舟师出绍兴,乘潮夜入曹娥江,夷坝通道,直至余姚,守吏李枢降,分兵攻上虞,亦不战而服,遂进围庆元。方国珍治兵守城,谁意院判徐善,已率父老,开城纳款,害得国珍孤掌难鸣,不得已带领余众,浮海而去。如此无用,何必倔强。周德兴、汤和遂分徇定海、慈溪等县,得军士三千人,战船六十艘,银六千九百余锭,粮三十五万四千六百石,正拟航海追讨,闻吴王又遣廖永忠,自海道南来,遂出师与会,夹攻国珍。国珍遁匿海岛,尚望台、温二路,未尽沦陷,借为后援,乃迭接警耗,台、温诸地,也被吴王麾下朱亮祖,次第夺去。弟国瑛,子明完,俱赤着双手,遁入海来。至是穷蹙无策,怎禁得周德兴、汤和和廖永忠的人马,又复两路杀到,仿佛搅海龙一般,气势甚锐,那时欲守无险,欲战无兵,惶急得甚么相似。

    最后,方国珍见已经无回天之力,乃率部属投降于周德兴、汤和大军,后随之返回至金陵。此时的方国珍已经是阶下之囚,何谈颜面,所以吴王朱元璋便****方国珍,并厚遇国珍,赐第京师,又官他二子。是年为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即明洪武元年。

    白莲教主茅玉凤从白衣麻姑口中得到张士诚被杀,方国珍投降真是大喜过望,马上从袖子中抛出几粒白莲陀罗的解药,掷于四大护法。

    “多谢教主。”

    “恩,这里的解药还包括我们的暗哨的,够他们这几个月了。”

    “是。”

    “呵呵,这回就是朱元璋与朝廷的最后决战了。”

    此时,金陵城内,刘基与徐达等人特去看望方国珍。

    “侯爷,可好?”

    方国珍与二子一看是军师与徐元帅,赶忙相迎:“原来是军师和徐元帅,大驾光临,失敬,失敬啊!”

    “侯爷不必客气,你我已经同朝为官。”

    “败军之将不足言勇。”

    “诶,侯爷客气,对了,我有一事想请教侯爷。”

    “军师请讲。”

    “当初你们和陈友谅、张士诚结盟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

    “具体计划是什么?”

    “当初我们三家联盟,联合派了杀手,说是谁先得手,就以谁家为马首是瞻。陈友谅在途中截杀,我派人在客栈截杀,张士诚就派来一个人,我不知道在哪里,听说后来失手了。”

    自方国珍降顺之后,李善长等人又复奉表劝进,吴王应允。李善长等人便参酌成制,定了一篇宜古宜今的大礼,呈上吴王察阅。吴王略加损益,乃由太史令刘基,择定吉日,准于戊申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国号明,改元洪武。先期三日,筑坛南郊,一应礼仪俱备。吴王复命群臣,斋戒沐浴,至期同赴南郊,先祭天地,次及日月星辰、风云雨雷、五岳四渎、名山大川诸神。坛下鼓乐齐奏,坛上香烟缭绕,当由吴王亲自登坛,行祭告礼。旁立太史令刘基,代读祝文道:

    “洪武元年岁次戊申,正月壬申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帅皇帝臣朱元璋,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天神地祇之灵曰:天地之威,加于四海,日月之明,昭于八方,云雷之势,万物咸生,雨露之恩,万民咸仰。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尧舜相禅,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今胡元乱世,宇宙昏濛,四海有蜂虿之忧,八方有蛇蝎之祸。

    群雄并起,使山河瓜分,寇盗齐生,致乾坤弃灭。臣生于淮河,起自濠梁,提三尺以聚英雄,统万民而救困苦。托天之德,驱一队以破肆毒之东吴,仗天之威,连千艘以诛枭雄之北汉。因苍生无主,为群臣所推,臣承天之基,即帝之位,恭为天吏,以治万民。今改元洪武,国号大明,仰仗明威,扫尽中原,肃清华夏,使乾坤一统,万姓咸宁。沐浴虔诚,齐心仰告,专祈协赞,永荷洪庥。尚飨!”

    礼毕之后,吴王率群臣拜跪如仪。是日天宇澄清,风和景霁,氤氲香雾,缥缈祥辉,与连朝雨雪,阴霾的气象,迥不相同。人人说是景运休征,昇平豫兆。冠冕堂皇。祭毕下坛,李善长率文武百官,都城父老,扬尘舞蹈,山呼万岁。五拜三叩首毕,吴王引世子及诸王子,文武群臣,祭告宗庙。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尊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妣皆皇后。礼成返跸,升殿受群臣朝贺,并命刘基奉册宝,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仍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常遇春为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顾风为同参军国事右御史大夫领台事、曹靖安为议军国事左御史大夫,其他等诸功臣周德兴、汤和、康茂龙等人皆进爵有差。另外,封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此外,朱元璋还让顾风兼任他的皇子的武术师傅,教习他们武艺,而刘基任他们的太傅,教习诗书、兵法。自是明室肇基,帝位已定。

    刘基、徐达、常遇春、顾风、康茂龙来到徐达家中畅谈,靖安也被顾风带来。

    “大哥今已登基,以后就是大明王朝的天子,此乃幸事啊?”

    “恩,但大哥今已经贵为天子,不知道是否还会像以前兄弟那般待我们如手足。”

    “那必是有区别的,我们可要以君臣相称啊,切不可鲁莽。”

    “军师总是高屋建瓴。”

    “历朝历代都是这样。”

    “不知道李先生他们那边会有如何变数?”

    “一切随机应变吧。”

    “也许是我该隐退之时了,学那张良。”

    “军师多虑,大哥怎么能与他刘邦一样?”

    “呵呵,为何不一样呢?”

    “感觉。”

    “我觉得皇上不会这样,自从我跟随主公以来,主公不计前嫌,金陵城下待我如兄弟,我愿相信皇上不会这么做。”

    “另外,李先生好像并不赞成太子人选哦?”

    “恩,当然,虽然天下已定,太子新立,这些与我们当然都是求之不得,但对于李先生他们来说,可是危机四伏啊?”

    “恩,对于朝堂内的局势我们不可小觑,萧蔷之中不比朝外啊!”

    “军师有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