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8章 后段棒次的逆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二垒手本田的打击水平不是那么让人放心。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

    所以一进了打击区就摆出了触击的架势。

    本田回头看了看休息区里的八木监督。

    监督也点了点头对他的这种判断表示认可。

    不过,并没完全掌握牺牲打要领的本田把棒球点的太过于接近对方投手。

    投手小室捡到球以后从容传了二垒,先杀掉了跑向二垒的川崎。

    幸亏作为一名二垒手,本田奔跑的速度还不算慢。

    二垒手再传一垒时没赶得上。

    总算不是双杀。

    一出局,场上的形式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垒有人。

    如果说稍微不同的地方就是身为二垒手的本田,显然比三垒手出身的川崎速度要快一些。这种交换跑者的局面此前也出现过。

    可是本田的速度不足以发动盗垒战术。

    要想继续向前推进还是得指望打者。

    而和平学园第九棒的打者,是原本游击手出身,现在镇守外野的铃木。

    对于棒球的打击顺序安排来说,第九棒这个棒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色。

    以职业比赛为例,是否允许使用被称为“DH”的指定打击制度对第九棒的排定标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日本的职业棒球联赛里,一般情况下,中央联盟的常规赛都不使用DH制度。这种情况下第九棒几乎是投手的专用棒次。

    职棒的投手大多不再进行打击训练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节省投手的体力。

    第九棒的打者是每场比赛打击机会最少的一个棒次。投手站在打击区里的次数越少,能留给投手丘上的体力也就越多。

    另一方面,日本职棒的太平洋联盟使用DH制度。投手一般情况下完全不打击,而是由一位不参与防守的野手去代替他在打线上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安排第九棒打者的主要考量因素就回到了进攻战术本身。

    有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同时被人接受。

    老派的日本棒球习惯是把第八棒视为打线里最无足轻重的棒次。而第九棒如果不是由投手担任,那么就应该安排一位能够承前启后的打者。

    排在第九棒的球员也许应该是一位适合第一棒类型的打者。

    但基于技术统计的新观点觉得棒球打顺上打击力最弱的球员应该排定在无论从前还是从后都离第四棒最远的棒次。

    那么按照这个标准,球队里最薄弱的打顺应该是第九棒而不是第八棒才对。

    有些球队的监督对这两套观点取了折中方案。他们会在第九棒这个位置排上一名打击不是很出色但是有速度和战术执行力的选手,也就是看起来更像是传统上的日式第二棒球员。

    至于学生棒球,有着和职业比赛完全不同的问题要面对。

    学生棒球,至少高校这个阶段的比赛没有DH制度。

    而且球队中的投手往往并不是打线中无足轻重的一员。

    所以一般情况下第九棒的人选会考虑打击和进攻方面的因素。

    当然,把投手摆在第九棒的情况也不罕见。

    而和平学园这边,摆在第九棒的铃木本身并不是第一或者第二棒的类型。

    尽管是游击手出身,有一定的跑垒速度。

    不过在李元让和德田等一批一年级新人加入之前,其实铃木是中心打线的一员,经常担任第三棒的任务。

    “要是场上这个铃木的话,没准还真有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