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有一头漂亮的金发,他把一丝不苟头发梳成大背头的样子,油光可鉴,面上的胡须也是被他刮得干干净净,尽管已是五十多岁,但是狭长而又棱角分明的面颊,仍是能够看出当年的几分风采来。握了手之后,张文清也是走了过去,还显出几分兴奋地表情来,伯希和做了一个吻手礼,笑道:“漂亮的小姐,您好!”张文清一下子便显得有些羞怯了。宋慎却是显出几分郑重来,因为他从伯希和刚才的态度中看到了一些端倪来,对方对于自己这一行人的到来,并没有显现出欢迎的意思来,似乎是因为人家并不愿意出手那一批古玩。不过,宋慎并没有焦急,反而有些耐心地等待着和对方交流。伯希和朝着宋慎笑了一笑,“宋先生,您好!您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很抱歉,您的请求,我不能答应!”宋慎一愣,没有想到对方否决的会是这么爽快,竟是一丁点的余地都没有留下,就直接驱人了。不过,宋慎好似没有在意的样子,“伯希和先生,我们中国有一句言语,买卖不成仁义在。我想,我今天过来,咱们不止可以谈生意,也可以谈一谈其他的事情嘛,就比如油画的欣赏与鉴定。”宋慎朝着墙壁上的油画指了指,笑着说道。伯希和饶有兴致地朝着宋慎看了过去,心里却是有些吃惊,因为宋慎这话很有些深意,宋慎所指向的方向是法国画家米勒的《晚钟》,而米勒作为法国画家,其作品价值却是被美国人发现的,宋慎这话就显得极有意思了。米勒是一个失意的画家,生前得不到认可,可是死后却得到了追捧,《晚钟》的出名和美国人有莫大的关系。原因是已成为爆发户的美国开始霸气起来,法国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除了有钱,没有一点文化,出不了贵族,成不了大气。美国知道这种**很伤自尊,就拼命地用文化“美容。”纷纷到欧洲购画。而米勒的画又特别适合他们的心思,引起他们的共鸣。有一次在巴黎拍卖会上,米勒的一副《晚钟》成了拍卖热点,一位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开始竞买,互不相让。当这幅画拍卖到四十多万时,法国人有点撑不住,因为他没钱买画,是几位美术馆的董事及富翁合起来出资金由他竞买。他为难地想放弃,美国人就咄咄逼人的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可是所有在场的法国人忽然“民族主义”起来,声称这是我们法国人的艺术作品,岂能让它流落异乡?大家猛替他出价“五十万!”、“五十万!”美国队人看看,这画不是最好的,苦引起公愤?就放弃了。法国人唱起国歌。但这幅画买回去后,富翁们觉得不值,拒绝了付钱,美国人得知后,马上把画买回美国。美国人买回画后,就说,法国有文化,连自己画的内涵都没人读出,其实是没文化。是做文化秀。当时在场喝国歌的一个百货公司老板知画又落入美国人手中,发誓要当上百万富翁后,一定要到美国买回此画,法国的艺术是法国人的智慧,是法国人的光荣,决不能丢了法国人的脸。后来,他真成了百万富翁,把《晚钟》巨资购回。再后来,又流落到老伯希和的手中,这才挂在了墙壁上。而宋慎指着这幅画的自是有深意的,他这是在强调,法国人的文化应该由法国人来欣赏,中国人的文化应该有中国人来欣赏吗?当然,这只是伯希和一瞬间的想法,但是足以使得他吃惊起来,因为他觉得宋慎有了足够的学识和修养和和他对话了。吩咐了管家上了咖啡,伯希和笑了笑,“宋先生不愧为鉴赏家,果然学识渊博。”宋慎笑了笑,道了声谢,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回答:“你过奖了。”因为对象不同,便要说不同的话。“宋先生油画鉴赏水平很高,我们来探讨一下这幅画吧!”伯希和指了指墙壁上的画作,很是有些客气。宋慎却是一愣,他知道米勒的画的一些故事,但是并不意味着他的油画鉴赏水平就高,要知道他看油画多是从视觉角度来看,而且更多的是外观以及感情,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得画油画的技法,但是这个时候,他也不能退缩了去,只能点头道:“好啊!”宋慎抬眼看过去,正能看到《晚钟》这幅画所表现的内容,正是一对在田地里耕作的夫妇听到了教堂里的钟声,低下头虔诚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