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六章 狗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北郢的秋天或许是这座城市一年四季中最宜人的时分。秋光潋滟,不大不小的风徐徐吹拂,从二月开始盛放到如今的槐花终于掩盖不住从骨子里透出的疲态,碎碎的骨朵还没来得及开放便被吹落下来,一半鲜嫩一半倦惫,像是经历了彻夜狂欢,还来不及在黎明之前妆扮齐楚的勾栏女子。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乍看来与往年并无不同,北郢城外的烟波湖依然若即若离地隐在烟笼雾罩间,白日晴光方好,幽幽细细的歌声伴着丝竹传到岸边。

    “秋愁正满落花天,不见王孙又几年。添得湖山今日泪,玉箫吹断鹧鸪烟。”

    “东望停云结暮愁,千林黄叶一江秋。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

    歌声飘渺空灵,如同高天之上传入凡间一般断断续续、若隐若现,细听来能辨出是十数名少女娇嫩的嗓音合唱。一名书生久久地伫立岸边聆听,只觉得这一曲合该只能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他散穿着一袭浅绿色的袍子,因是常服,胸前并没有补子,头上光光的并没有戴冠,一头油光水滑的乌发倒是束得整齐,衬得露在领子上方的一寸肌肤又白又腻,在阳光下明晃晃地扎眼。

    单瞧这身打扮,任何一位在皇城根儿下住了一辈子、精明老练的北郢人立刻便能指明此人的身份:七品以上官员,属于端朝庞大的文官系统最底层那一阶。

    在北郢这个“武官多如狗,文官满地走”的帝都,七品文官当然算不得什么惹眼的人物,但若再仔细多看几眼,瞥见他漫不经心地用食指和中指夹着的那根丝绦,再沿着绦子注意到底端那块素银的腰牌,牌子的阳面端端正正镌着“翰林”二字,那可就不得了了。

    本朝宏扬文治,即使是目不识书的白丁也知道翰林院是国家养士之所,科举考试头榜出身的天之骄子: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才有资格进翰林院,而只有履历上写过翰林院这一条,未来才可能爬到文官系统的顶端--入阁为相。

    翰林院是养士之所,更是储相的福地,所以七品翰林与其他七品京官品级虽然相同,含金量却大大不同。就算不谈那光辉灿烂的前程,单是眼前可见的福利,翰林院也远远优于其他部门。

    这块阳面镌刻着“翰林”二字的素银牌--顺便一提此乃太祖皇帝亲笔--历界科举以后由工部尚书亲自监制打造,新科进士进翰林院报到时由掌院学士发放。银牌的阴面用瘦金体小字刻着领牌人的姓名,新科进士拿到这块银牌,才算是有了正式的被承认的翰林身份。

    凭着这块牌子,翰林们的衣食住行从此便由翰林院,或者说朝廷包揽了。不但每月与俸禄定时发放大到木材布料,小到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如若有其它需要,北郢城大大小小的商铺饭馆都可以亮牌签单,老板自然会找到翰林院的相关负责人员结算。

    翰林有在端朝境内观政、采风的义务,或者说权利,所以有时候翰林也会出京,只要带着这块能证明身份的银牌,便能自由入住各地驿馆,地方官员也会无上配合巴结。

    正因这银牌有如许多说不尽的好处,其他清苦的京官们羡慕嫉妒恨之余,亲切地称之为“狗牌”。

    这位绿袍的七品官在烟波湖的堤岸边站了有些时候,大白日头在天上挂着,其他官员们都规规矩矩地待在衙门里办公,也只有清闲的翰林才能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发呆上。近岸徘徊的几位船娘不约而同都向他抛过媚眼,有大胆地还唱起了软绵温存的小调,他一一微笑回应,却又不肯登上她们停靠过来的小艇。

    他斜倚着一株绿杨树,纤长而柔软的杨柳枝轻轻地抚着他的发,拍着他的肩,缠绵地牵扯着他广大的衣袖,他的脸被树荫遮得半明半暗,依然显得那么漫不经心又懒洋洋,用两根手指夹着那根绦子,慢悠悠一圈一圈地甩着丝绦底端的狗牌。

    素银牌反射着秋日明亮温存的日光,青色的绦子在他白生生的指间滑动,斯人斯景赏心悦目得不像真人,而像是只在闺阁少女沉酣春梦中才会出现的少年郎君。

    李因笃沿着长街缓缓行来,一眼见到便是这幅令他心跳加快的画卷。

    “无端兄,”李因笃怔了片刻,喃喃低声道,像是生怕大声一点会惊动了什么不该惊动的,有那么一刹那,他甚至但愿对方没有听到他的呼唤。

    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