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文渊阁群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所谓“廷议”,也即“廷臣会议”,是端朝沿袭了前明的旧例,遇到关于“位号、祭祀、官制、人事、财政、军事”等干系国本的大事件,由内阁学士召集相关部门群臣进行的合议。延议由内阁首席大学士主持,皇帝陛下列席旁听,参加延议的官员人数多则上百,少则数十,如果最后没有办法达成意见一致,则要皇帝陛下裁决。

    到了本朝,由于皇帝陛下怠政,或者美其名曰“无为而治”,近十年一次都没有召开过廷议。好在国家已经上了轨道,内阁诸位大佬也都是经验丰富善于调和阴阳的聪明人,渐渐便用文渊阁会议代替了廷议。

    所谓文渊阁会议,顾名思义,指的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实际掌舵人--文渊阁大学士们坐下来开会商量,无论是闭门造车还是集思广议,只要能就问题得出一个看得过去的解决办法,使生锈的国家机器能够维持运转,不至于在诸公手上散了架--那便是皆大欢喜。

    儿戏吗?当然儿戏。但摊上了这么个皇帝,做臣子的又有什么办法?

    辰时过半,明亮得恰到好处的阳光从文渊阁外大片大片地洒进来,穿过永巷的风也不大不小,不凉不热,带着几分从御花园荷塘而来的清凉水气。

    也或许是因为昨夜的雨。杨瓒漫不经心地想着,他从敞开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一片倾斜的天空,那蓝色浅得仿佛要融化进白色的云堆里。北郢的天空真少见这许多的云。

    杨瓒甚至还数了数,单从窗口就能望到五朵云,被风吹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移动,于是投下来的阴影也瞬息转移、变幻多端。

    “杨侍郎,杨侍郎,”楚巨才不耐烦地叫道,“杨辋川!”

    杨瓒回眸,清隽的脸上神色波澜不惊,半点看不出开小差的心虚。他朝楚巨才微微躬了躬身,不慌不忙地道:“恒生位卑,诸公拿主意便是。”

    楚巨才要的就是他这句话,点了点头,倏然起身道:“那诸公便随我移步宣德楼,请陛下亲自定夺吧。”

    另几位内阁大学士却没有跟着他起身,互相望了望,每个人的脸色都很凝重,又有几分无奈。

    杨瓒不动声色地扫了一圈,本朝的内阁学士与前明有一点不同:前朝内阁学士不能兼任六部尚书,起码最初有相关的规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内阁诸臣公务繁忙,力有不逮;另一条也是为了防止内阁权柄过重。不过人性自私,由六部尚书而入阁的大学士很少愿意让位,久而久之,前明此条规矩便形同虚设。到了本朝,更是从一开始便没有设限,甚至还进了一步--六部尚书排队轮流入阁。

    本朝的内阁大学士共五位,正好是吏、户、礼、兵、刑五部尚书,工部尚书轮空,不过古斯通和冯柏同时病倒,看看哪位顶不住了先出缺,工部尚书便能取而代入。

    见诸位大人坐着不动,杨瓒本来绷紧了的躯体又放松下来,也跟着安稳地坐回椅中,他不好再望向窗外,便随手捞起几上的定窑白瓷茶盏,手指轻轻地摩挲着凝脂般温润的表面。

    定窑的白瓷热而易损,并不适合用来泡茶,但他独爱其清雅净洁,皇帝陛下多年来被他潜移默化,宫中所用也皆为白定。

    他看着阳光穿透了“胎白如雪、壁薄如纸”的茶盏,在青绿色的茶汤表面打着转,心想,以皇帝陛下性子,这事儿就算是到了他面前,也只会被原滋原味儿地扔回内阁来。

    正想着,耳畔听到刘廷玑深深地叹了口气,毅然道:“没有别的办法,诸公,这一遭咱们只能劳烦陛下了。”

    刘廷玑是次辅,首辅古斯通不在,其他诸位大学士便以他马首是瞻,他开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