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调查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调查并未对社会公开,是以民众并不知晓,就一个报纸版面安排的问题,会引来这么大的阵仗。

    其他媒体同行倒是非常清楚,知道《南都周末》摊上大事了,但这时候没人敢张嘴乱说。

    现行的媒体管理模式,大家都清楚。

    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都有明文规定。

    不按规定来,或者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新闻,一经播报出来,那就是新闻事故。

    一期报纸的出炉,从记者采访、发稿,到审核、编排、校对,进厂付印、发行,一个流水线下来,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责任人。

    每一个责任人,在自己负责的这一块完结,都须亲笔签字画押,一直到值班主编为止。

    有些重大题材的新闻,还需要报社的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和新闻主管部门批准。

    编辑、校对,负责具体内容的文法、格式、文字勘误。

    新闻部主任负责第一道流程的把关,主要是方向把控问题,按照规则,判定这则新闻能不能发,涉不涉及党、政、军、宗教、争议人物等重大、敏感题材。其他比如新闻标题是否妥当,是否做连续报道、重点报道,还是一般新闻处理,倒是其次。

    主任这关过了,才会到主编一级,再由主编最终核定,这则新闻能不能发。

    加上排版出来后,还有专业的校对,核红。

    一个流程下来,按道理,是不会出现多大问题的,除非整个流水线上的这么多人,脑子集体短路了。

    但为什么屡屡有新闻事故出现?这跟报社管理严不严格,新闻采编、校对、主编等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很大关系。

    多数情况的新闻事故,一般都是记者采访不深入。写了不实报道,而报社又没去核实。或者编辑、校对疏忽大意,导致错字、别字,人物姓名搞错。等等。每天干同一样事情,枯燥无味,出现这些也难免。

    这些事故,在报社内部就可以消化了。社会影响闹大了,不好收场,出个致歉说明就行了。新闻主管部门也不会怎么追究责任问题。

    但另一种情况,比如不经上级批准,就擅发涉及到我党、政府、军队的新闻,或者涉及到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敏感新闻,那就是非常重大的新闻事故。

    前世。尚文远有一个同学,就职于一家都市类报纸。

    报社发行量比较大,效益也非常好。

    其中有个栏目,是关于美食情报、大师菜谱,以及家常做法的专题。

    这类专题。在都市类报纸里,很常见,老百姓喜欢嘛。

    但某一期的报纸,出了事。

    报纸进印厂付印前,所有人都没发觉问题,做菜嘛,能有什么问题?

    但报纸出来后。城里清真寺却集体出来抗议了。

    你道怎么了?

    就因为其中有个清真菜谱,里面有道食材,居然用的是猪油!

    用猪油也没什么,人家谁没事来挑你这毛病?但你把这道菜的名字前,加上“清真”,算怎么回事?

    不知道人家宗教最忌讳的就是这个吗?

    要知道。当年约翰牛殖民阿三,就因为子弹上用了那啥油,人家都能兵乱。

    所以人家这一集体抗议,就差点游行,把事情弄大条了。

    新闻主管部门马上出来灭火。稳定第一。

    一天时间,就把事情处理了。

    报社停刊整顿,从记者、编校到新闻主管、值班主编、社长,一锅就端了:对采编人员,开除,收回记者证,并且,三年之内,不得从事新闻相关行业。主管领导,无论大小,一律免职。

    而对报纸,最先的处罚是:停刊,收回刊号!

    报纸刊号,可不比书号,想什么时候申请就能申请,申请一个报刊号有多难,稍有点常识的都知道。那绝对不是有钱没钱,有多大的社会地位就能成事。

    这玩意,全国家掌控,数量还有限得紧,审批流程不知道有多少道,审批程序不知道有多严格。

    而一个报社,要养多少人,影响到多少家庭?

    非常严厉的处罚了。要不是当时省里的很多在职领导,都出身于这家报纸,知道出事后,齐齐到上级各大部门呼号,估计这个处罚就真下来了。

    最后报社是保下来了,但整个上下却是全换了个遍。

    真正的元气大伤,很多年都没翻过身来。

    此外,凡新闻涉及到党、政、军,是需要当地新闻主管部门的批准、复核的。

    也就是说《南都周末》这期的报纸,头版内容,是经粤州省宣传主管部门认可的。

    这就是新闻调查组的成员里,除了中宣部,还有中纪委、中组部的人的原因。

    《南都周末》这次的新闻事故有多严重,从调查组的直接定性就可以看出来:阴谋反对党中央。

    可想而知,这绝对是要往深里做的节奏。

    调查很简单,拿各项流程的签名对比,再提审当事责任人就行了。

    这次事故涉及到的人里面,恐怕最冤枉的就是记者了。

    跑政府新闻口的记者,那出来的新闻,基本都不是自个写的,绝大多数情况,是政府部门的新闻通稿。

    看起来是无比轻松的工作。

    不用自个动什么手,只在交稿的时候,前面加个记者某某就行了,再配上摄影记者某某什么的。还能上头版头条,能评好稿,拿的分数又高,稿酬、奖金当然也就高。外加上一般政府会议,记者签到还能拿个红包什么的,多美啊。

    所谓收益大,风险当然就小不了。

    不出事则罢,一出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