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银子。李父知道后,立即拿出银子帮他办私塾。
商父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虽然办了私塾,赚得却不多,只能勉强度日。李父不忍心自己好兄弟吃苦,没少接济他。后来商父早早病逝,剩下商孙氏以及商士功和商士勋兄弟俩。李父看他们孤儿寡母可怜,便一直接济他们。不仅送银子,还帮忙买了丫鬟婆子伺候,偶尔得到什么稀罕玩意儿,只要不是太贵重的,也都会给他们送一份。
李淑华和商士功是定的娃娃亲,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也深厚。商士功从小就聪明,读书好,李父非常喜欢,即便商父死了,也没毁掉这门婚事。
后来李淑华和商士功成亲的时候,李父特意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一是怕女儿嫁过去吃苦,二也是想帮扶商家一把。商士功并不想当个夫子,而是想学商父给大人物做幕僚,当然,若是能得到某个大人物的赏识那就更好了。
李父就找人托关系帮他打听,光是托关系就花了不少银子出去。然而就在这时,朝廷颁布科举制,让商士功看到了机会。
商士功参加了科举,中了进士,名次却一般。一开始只是让他在家里等,却一直没有消息。还是李淑华多了个心眼,拿出嫁妆银子让他出去托关系,这才有人提醒他,要想捞到个一官半职,得花银子打点关系。
商士功并没有门路,好在商孙氏曾经在一个大户人家当做丫鬟,拿着银子觍着脸求上门,总算帮他弄到了一个七品县令。
七品官的俸禄很少,商士功又是个清官,家里花销全靠了李淑华。好在李淑华的嫁妆里有田庄和铺子,她又善于经营,不然商家的日子只会更苦。
李淑华怕商锦秀多想,说得很保留很婉转。商锦秀却不是小孩子,结合李淑华的话,自己也猜到了不少。
然而她此时不知道的是,李淑华虽然善于经营,可手中的田庄和铺子就那么多,进项也有限。商孙氏爱面子,看不起李淑华商户女的身份,总是觉得她配不上商士功,想要把她休掉。与此同时,商孙氏对吃的用的穿的还挑剔。她又讲究排场,嫌家里丫头婆子不多,又买了一些。
那些跟在商孙氏身边伺候的人,穿的用的也都比其他下人要好。即便如此,商孙氏依旧觉得李淑华让她丢了人。
还有商士功的弟弟商士勋,从小就被商孙氏娇惯着长大。他念书一般,练武更是不成。整天走街串巷不学无术,即便后来成亲了孩子也大了,他也没个正当差事,自然也就没有进项。
商孙氏起先跟商士功提,想让他进衙门当师爷,被商士功拒绝了。倒是商士勋自己,看上了李淑华手里的铺子,几次三番地跟商孙氏提,想要拿去经营。
商孙氏瞒着商士功找了李淑华开口问她要,被李淑华拿话堵了回去。这事之后,商孙氏和张春华就看李淑华更加不顺眼了。
这些事李淑华从来没跟商士功提过,怕他难做。如今,她却有些后悔了。
商锦秀也陷入了沉思,她很好奇,商士功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