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高攀龙一个读书人,虽家中薄有小财,可骨子里文人的清高气质根深蒂固。

    哪有文人为五斗米折腰的!

    挨家挨户去求无锡本地的富户,这个脸高攀龙是断断拉不下来的。

    事情就僵在这儿了。不过比起银钱,高攀龙还得去求几个好友,让他们来书院暂代先生之职,同时也希望他们可以替自己想想法子,如何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顾家被籍没,有人暗地里笑,就有人在家中不忿,觉得这是直隶朝中党争碾压之故。顾允成非任何一党之人,熟知内情的都知道。推断来推断去,最后便觉得是那些不满顾允成同流合污之人下的手。可惜天子慧目被遮,并不知这些内情,累得顾家满门都从无锡没了。

    高攀龙正着急,就有人雪中送炭。一些当地的商贾亲带了银钱上门,他们有些人是因家中子弟在东林书院读书,权当做是来交束脩,有的则是惋惜顾家,觉得东林书院当是危难之时,想来解困的。

    无论抱着什么样的心思,高攀龙想要的钱是有了。重新振作的念头开始出现在他的心里。朝着那些曾被自己瞧不起的商贾重重行了一礼,高攀龙用袖子遮住脸上的泪。

    总算能继承下好友之志了。高攀龙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他日定要让这些东林学子在朝上与那些害得顾家残灭的国蠹抗争。有那些人在朝上,大明朝还会好吗?!

    顾家的事才罢休,京里就又掀起一阵新的风波来。

    事情的起因在于郑藩世子朱载堉的一封奏疏。奏疏上还是他的老一套,让爵。只这次多了一条。朱载堉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家产统统捐献出来,在京中办一处义学,供那些家境贫困的学子们读书。他自己也愿意在历学之事了了之后,留在义学馆做先生,将自己一身所学倾囊相授。

    按理,藩地的钱财在除爵后都是归了私帑的。朱翊钧想着那些钱,心里有几分舍不得——他正穷着呢。可皇叔的这封奏疏已是让大学士们看过了,再要开口说不行,必得有人对自己侧目。也显得自己太过贪财。

    朱翊钧还是要些脸的,心里再舍不得,还是劝说自己就此作罢。

    朱常溆现在被父亲日日带在身边,开始学习如何处理政事。虽然他早就和皇叔父说好了要怎么做,但直到在启祥宫见了奏疏,心里才安定了下来。他见朱翊钧一脸惋惜地望着奏疏,便知父亲的意思。

    想了想,朱常溆道:“都说皇叔父是异人,异人做奇事也是正常。父皇,儿臣觉得皇叔父的提议很好。”

    朱翊钧在心里叹了一声,点头道:“是很好。”他没留意身旁朱常溆的表情,“朕也打算就照着他的意思去做。”到底是利民的好事,拦不得,也不该拦。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朱翊钧同意朱载堉除爵并将郑藩除藩的旨意很快就经由阁臣之手颁布于天下。朝野内外对朱载堉的赞誉又多了几分,其名望也一升再升。

    不过最为高兴的得算是河南当地的官府,河南多藩王,藩地越多,官府能征收的田赋也就越少。如今郑藩一除,多出来的田地天子并未另拨给旁的藩王,这就意味着往后这些良田通归了官府。

    来年的田赋能多一成了。自己的考绩也能得个优。想起这事儿,河南大大小小的官员就连睡了都是笑醒的。

    可随之而来的消息就显得不是那么美妙了。

    朱常溆在被册封为皇太子之后,第一次上疏,朝中上下都关注着这封奏疏会写什么。等揭开谜底后,谁都没说话。

    就像先前朱常溆和郑梦境商量好的那样,这封奏疏是关于开放宗亲自愿除籍为民的。明面上的话,朱常溆都写进了奏疏中,一些不能摆上台面讲的,朱常溆是直接同父亲说的。

    “此举看似荒谬,实则于天家和朝廷都是利事。”朱常溆极力说服着父亲,“年年都拨出这许多的岁禄,养肥了宗亲,却让国库一再空虚。而今连着几年收成不好,国库越发收不起钱了。父皇,总得往长远了去看。”

    朱翊钧很是犹豫,“话……是这么说。可你也知道,举凡愿意除籍的大都是什么情况。”虽然宗亲多少都有岁禄,可要遇上当地的官员强势些的,一句今岁收成不良,没有,那也是落得饿肚子的结果。

    “正因为知道,我们才更应该让这些人从玉牒除名。父皇,也这也是给他们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不是吗?”朱常溆道,“太|祖定下这规矩,无非是怕朱家后人过得不好。”

    朱元璋是穷苦出生,吃过苦头,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也受这种苦。也因为他饱受欺凌,所以对商贾有着极大的偏见。

    “可而今这规矩已是让许多的朱家人受累。因是宗亲只能被荣养着,旁的事都不能干。”在上疏前,朱常溆为了稳妥起见特地向朱载堉和徐光启求教,知道了不少过得不好的宗亲的日子,“有些人为了能吃上一口饭,甚至都隐姓埋名去当脚夫苦力了。”

    朱翊钧皱了眉头,举起手,“且等等,容朕想一想。”这是件大事,不能轻易定夺,无论同不同意,之后都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若是不同意朱常溆的上疏,会有人以为自己对儿子不信任,同时也会降低朱常溆的威信,对他日后执掌朝政有极大的影响,怕是难以坐稳地位。

    倘若同意……

    朱翊钧心中一叹,“你说吧,你后头打的什么主意。”这个儿子自小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断不会只这么一件就完事了的。

    朱常溆自知瞒不过朱翊钧,也没想着瞒,见他问了,便道:“皇叔父不是要建办义学馆吗?我寻思着让那些愿意参加科举的宗亲除籍后入京来读书。”

    朱翊钧失笑,“他们本就没了钱,哪里来的路费入京?”藩地不管远近,都离京城有些路,就是舍不得租马车,全用脚走,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到京城。这段日子里,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在哪里住?

    “我已同母后商量过了,母后愿意出银子当路费。”虽然郑梦境让儿子别说,但朱常溆觉得这样的善事自当该让父亲知道,“全是母亲多年来的体己银子,并非下头的孝敬。”

    朱翊钧脸色一沉,“你怎得同你母后说这等事。你可知……”

    “我知,但父皇别忘了,那些人无论除籍与否,都是朱家人。母后身为一国之母,自当心存怜悯。这并非干涉朝政,而是因心善而想让那些人过得好。”朱常溆打断了他的话,“十年苦读一朝高中,谁不想自己过得好呢?况且母后这般做,也是为着父皇。”

    “为了朕?”朱翊钧拿指头指着自己,狐疑地望着儿子,“朕倒想听听你的歪理。”

    朱常溆轻笑,“非是歪理。乃是正道。宗亲入朝,不正是父皇的助力吗?”

    朱翊钧一叹,“朕何尝不知。只是你得知道,溆儿,朝中无人是傻子,谁看不出来你这奏疏背后存的是什么心思?你不仅得考虑长远的,还得考虑眼下的。朕不想应下,并非觉得此事不好。”

    话说一半,朱翊钧觉得再向儿子解释也没什么用,且让他自己多在身边呆两年,看看朝上的情形。到时候便是他不说,儿子自己也会明白过来。他将奏疏搁在一边,正是留中的那一堆,“日后再说吧。眼下且不是时候。”

    朱常溆在一旁急得眼睛都要红了,“父皇,怎得就不是时候了呢?趁着皇叔父除爵,这就是最好的时候!”

    朱翊钧突然福至心灵地明白过来,猛地转过脸来,面色有几分狰狞,“你同朱载堉商量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