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有些泼辣,可能略有些难管。不过没有男子,夫人行事会方便许多。”

    朱轩媖微微下蹲,向史宾行了个福礼,“有劳费心了。”

    史宾赶紧将人扶起来,“可受不得这礼。”又问,“夫人可想好了,先织漳缎,还是漳绒?”

    漳缎和漳绒却是有区别的,绒花缎地为漳缎,绒地缎花为漳绒。看起来不过一字之别,可实际上在织的过程中,花楼机是需要进行调节的,织法也有不同之处。

    朱轩媖这几日看了好些书,又将自己从京中带过来的漳绒、漳缎质地衣裳拿出来做比较,心里还是没个定数。她想了想,还是决定问一问史宾。“这漳绒和漳缎,在大明朝外头,哪个更卖得起来?哪个价更高?”

    既然选择了做商贾,那就得改了自己过去的想法,断不能束手束脚,将手足给自己的银钱亏了。自然哪个赚钱,就做哪个。

    史宾道:“却是差不多,不过相对而言,漳绒更卖得好些。倭国人更喜欢漳绒,价也愿意给的高。”

    “既如此,便先以漳绒为先。”朱轩媖看着织机,又道,“若是织机坏了,回头寻何人来修?”

    这个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史宾也早已给她安排妥当了,“织机是从何家织坊买的。回头坏了,让管事去说一声,自然有人过来。”

    朱轩媖又问了一些自己没弄明白的事,待一一问明,便心满意足地关上屋门,同史宾一起离开。

    回了家,一晚上没歇好。想着第二日织坊就开张了,心里头又是慌,又是怕,又是高兴。得亏徐光启睡在火器研制营里头,没回来,否则这晚上可不得消停,压根儿睡不好。

    第二日一早,没睡多久的朱轩媖就在天色将明的时候起来了。她亲自下厨做了一些面食,哄着两个打哈欠的女儿吃了,将她们拉到跟前细细叮嘱。“往后娘就要忙起来了,但有事,叫王嬷嬷上织坊去寻娘。”

    徐佑珠迟疑着问道:“娘……是不要我们了?”

    “怎么会。”朱轩媖笑了,轻轻摸着女儿的鬓发,“娘要为了往后你们过得更好,努力去赚银子。”嫁妆够多,到了夫家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她哄着女儿,“你在京里的时候,看人家姑娘穿金戴银,心里羡慕不羡慕?”

    徐佑珠想摇头,又觉得骗人并不好,红着脸默默点了头。

    “所以呀,娘去给你们赚来银子,买花儿戴。往后就叫旁人来羡慕你们。”朱轩媖定了决心,必要做好此事。她将家中的事儿都托付给了三个妇人,自己收拾了一下,披了外袍就上织坊去了。

    她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在门口就听见里头织机的响声。不由脚下加快了步子走进去。

    管事的妇人在门口坐着,时不时扭头进去看织工有没有偷懒的,见一个打扮整洁素丽的妇人过来,起身问道:“敢问夫人是?”

    朱轩媖微微一笑,“我姓朱,乃是徐氏妻。”她眼睛朝里头扫了一眼,又回到了管事妇人的脸上,“也是这织坊的东家。”

    妇人赶紧行了福礼,“原来是东家,快里头请。”她将朱轩媖迎进去,跟在后头一路介绍。这个是原本李记漳绒铺子的织工,顶熟练不过。那个是吕家织坊的人,别看年纪小,手脚麻利得很。

    朱轩媖边听边点头,并不出声打断。她时常在熟手的边上驻留,细细看着她们的动作。心里不免又想起专供天家的江南织造局。听说缂丝也是一日才得一寸的贵重衣料,只不知缂丝所用的织机是不是也这般。

    今儿是上工的第一天,史宾出面谈的月钱,给的算是很丰厚了,织工们并不敢怠慢。于她们而言,比起在家里头,倒不如出来寻活计做,既能补贴家中,自己腰杆子也硬。

    朱轩媖看了一回,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只是的确就像史宾说的,织的太慢了,若要得一匹,怕是要许久。朱轩媖最后还是偏向于保守,只请了三十个织工,买了十五台织机。今日起织,到织完也不过才十五匹。

    实在太少了。朱轩媖在心里划拉着,将生生丝的成本,织工的月钱,还有宅子的租钱,买织机的银钱一一算了遍,再对比卖一匹漳绒能得的钱。算来算去,都觉得今岁想要回本太难。

    这时候却又想起了史宾先前说的商税之事,心里不免松了一口气。得亏朝廷的商税收的不多,否则头几年尽亏了本。

    她的目光在织机和织工上梭巡着,这要是想法子改良了织机,能织的更快些便好了。漳州织漳绒的,并不独自己一家,若是速度不够快,哪里来的能耐同旁人去争。那些人可都是福建商帮里头的,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自己刚入门,哪里比得过。

    偏朱轩媖还不愿降价卖,否则兴许能卖快些。不过就是快,也织不出那么多的漳绒。

    火器研制了有些日子,好歹算是有了一点点小成果。徐光启决定偷闲,给自己放个大假。他也是许久不曾陪朱轩媖了,心里对妻子新筹办的织坊也颇是好奇。

    孙元化和张焘就没那么好的福气了,被先生留在营里头继续研究火器。张焘还好,虽然觉得辛苦,但比起之前仅仅研究书本上的东西,的确亲手接触、研究火器学的更多。孙元化性子略微跳脱些,又不敢顶撞先生讨休息,只得哀怨得看着徐光启放假。

    徐光启好不容易得了休息,满足地睡了一夜,起来就见朱轩媖若有所思的样子,手里拿着梳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梳头。

    “这是怎么了?”他笑道,“才新建了织坊,也不见你高兴。先前不是一直巴望着的事儿吗?现下成了反倒不高兴了。”

    朱轩媖摇头,笑道:“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她放下手里的木梳,坐到还未起来的徐光启身边,“只是近来念着,是不是有什么法子,可以改良织漳绒的花楼机。”她皱了眉头,“这一日只一寸多,也太慢了。史宾还等着呢。”

    “原是为了这个。”说起这些,徐光启就来了劲,“回头晚上织工都回去了,我去织坊看一看。”

    朱轩媖却笑了,“也是,正好求着你了。”她贴上徐光启,“若真能改良了织机,夫君可是大功一件。”

    徐光启被夸得有些飘飘然,又想起一事来,脸色微红。“正好,我也有事要同你商量。”他坐正了,方道,“我这几日算了下,研制火器的银钱怕是有些不够用了,可又不好这么快就同人伸手去要钱。你看……这要是你的织坊有了盈利,能不能、能不能……”

    “有什么不能的?”朱轩媖笑道,“利民利国的好事,但有了银钱,我也愿意给的。”她有些得意,“你是不知道,漳绒一匹能卖多少银子。”她向徐光启比了个手势,“这么多,史宾开的价。”

    徐光启心惊,“竟有这许多?!”抚着胸口叹道,“怪道江南织坊多,的确是一本万利的事。”

    “哪里来的一本万利。”朱轩媖飞了他一个白眼,“那是空手套白狼,海寇干的才叫一本万利。”她耐心地算着成本给徐光启听,“福建的蚕丝虽不少,可质地并非上佳。我现下用的丝,都是花了大价钱从浙江运来的。苏州的倒也好,只远了些,价更高。”

    徐光启咋舌,“我虽是沪县人,只知江南多产丝,却没想到其中还有这等门道。”又问,“你的丝自何处买的?”

    “嘉兴、嘉善那一带,哦,就是初阳的家乡。”朱轩媖踢了鞋子,也坐上了床,“虽然杭州丝多,但都是从那边儿运过去的,中间还有一层利,不如直接从当地的蚕农手里头买划算。”

    为了能节约成本,朱轩媖是做了不少功课的。“现在的丝,我都是托了史宾给我带的。他虽主要是去外海,同外夷做营生,但另有几队小商船是专门跑大明朝沿海一带,赚的少,但一来一回比外海容易。”

    徐光启听了连连点头,看着朱轩媖的目光都和以往不一样了。“看来往后我还得真当个吃软饭的,得靠我家媖儿养着了。”哄着朱轩媖说了会儿话,又打了包票,“今晚我就同你上织坊去瞧瞧。”

    织漳缎所用的花楼机是现今大明朝最好的织机,织造时需有挽花工和织工一上一下,互相配合。单独挂置经线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花楼机独有的了。

    朱轩媖替徐光启举着烛灯,让他能仔细研究织机的构造,嘴里抱怨道:“若是能改成一个人就能织的,怕是要方便许多。”

    徐光启并不懂织造布匹,虽然看了织机,却也是不大有头绪。他想了想,“明日可以让我在外头看着吗?我想知道织工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这个却是有些难了。织工都是妇人,并不好见外男的。朱轩媖却是另想了个法子,“我这织坊恐是难办,不过却是可以去寻了史宾。也是有男子为织工的。”

    “行。”徐光启拍了拍手,“这几日我就先将这事儿给办了。”他心里大致有了数,“回头试一试再说。”

    朱轩媖应了一声,将手里挂着的外袍递给他,“外头风大,冷的很,快穿上。”

    徐光启从她手里接过衣服披着,叮嘱道:“你也别太为了这事儿操心,自己个儿的身子又不好,仔细病倒了,叫我心疼。”

    “知道了。”朱轩媖轻咬着唇,朝他投了个秋波。

    徐光启是个想到什么就去做的人,如火器,那是没有条件,接触不到,也进不得神机营去看,只能靠不断得专研书本。织机却是又能看,又能摸,只了解了其中的关窍,心里就有了数。

    拉着学生一起试验了一月,徐光启就将现有的花楼机改良了下。“时间有些紧迫,火器这边不等人,只能暂且如此了。”

    新改良的花楼机并不能完全仅由一人操作,但比起先前已是快了一倍有余。徐光启将火器所用的熟铁制成模板,代替原本的线制花本,这样一来,挽花工就省了许多力气,割绒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史宾从中看出了门道,主动找上了徐光启。“你看这模板,是不是可以一次做许多出来?”

    徐光启不通商经,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可以是可以,就同制造火器一般。”他指着火器打比方,“比方说制这佛郎机炮,炮口小一些,大一些,这炮弹就没法子用了。”

    “那恐怕往后不需费心火器的研制费用了。”史宾微微一笑,“这等法子,便是开了天价,也自会有织坊的东家来买。”

    徐光启听说可以自己赚的火器的研制银钱,忙问:“这怎么说?”又一想,却是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将这花楼机的改良方法,拿去卖银子?”觉得不可思议,“这也行?!真会有人买?”

    史宾很肯定,“会!”他道,“漳绒价高,商人趋利,岂有不下血本之理?”又拿起新制的花楼机模板,“铁质模板,虽然价高,可用过一次后,还可以重新冶炼,并不算浪费,后续的成本也并不高。可以一试。”

    徐光启正为了研制的银钱头疼呢,听他一说,便道:“那公公只管了去寻人买,模板的花样、制作,都是可以做的。”

    “好。”史宾笑眯了眼,“往后就有劳徐公了。”他自火器营向徐光启告辞,又去了一趟水师营见方永丰,“可有消息了?”

    方永丰摇摇头,转身将一个东西拿出来递给史宾。“不过今日早上,有人在海边拾到了这个。”

    史宾看着那被海水浸泡得褪了色的红色布条,紧紧攥在手里。这是他送给林海萍的盔甲,岂能不认得。抖着声音道:“我还是那句话,见不着尸体,我就权当她还活着。”

    “我知道。”方永丰别开脸,“我已着人上马六甲一带去问了,就不知能不能用银钱撬开佛郎机人的嘴。”

    史宾咬牙,“再多的钱都行,只要能问得下落,我来出这银子!”

    两人没什么好心情,再不愿多说话。史宾红着眼,从营中出来,眺望着海滩。海浪一**地拍打着沙滩,近处看,很是浑浊,带着泥沙。放远了去看,又觉得这海清澈无比。

    “海萍,你快些回来。”史宾的语气很温柔,“漳州的商事越发繁荣了,往后你最喜欢的漳绒可以尽穿个够。等徐公将新式火器研制出来,我们就再不用见了佛郎机人掉头跑,凭你的性子,想打就打,打够了,我们再回来。”

    “若是你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所以,你快些回来啊。”史宾咬着牙,将手中的褪色红布仔细收进怀里,掉头离开这里。

    果然如同史宾料想的一样,徐光启研发出来的花楼机模板在当地织坊大受欢迎。不独织漳绒、漳缎的商户想要,旁的织坊也想用。对徐光启而言,不过稍稍改变了制法,很快就能做出来,一时之间竟有些供不应求。

    徐光启算是尝到了甜头,有了银钱后,越发埋首于火器的研制中去。

    由漳绒织造速度的改变,福建当地的蚕农眼热江浙的丝质,纷纷想法提高本地丝质,从江浙丝商手里争肉吃。进而桑农也转入其中,从江浙购买优良桑种在本地改良种植。

    随着月港海事越来越繁荣,朝廷宣布重开浙江明州市舶司。比起福建,浙江的私船更多,而今有了朝廷的官方市舶司,他们也不再铤而走险地选择行私船,勾结海寇,纷纷在市舶司排起了长队,等着拿船引出海。

    自然也另有一些对市舶司收税嗤之以鼻的。他们是连那点商船课税都不想给,照旧私下与海寇勾结,行自己的私船。

    朱常溆知道这些,不过却没有出手管。

    现在还不到时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