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张司令看起来那么焦急,原来还是作战计划被越鬼子给打乱了。
“现在想起来!”张司令接着说道:“这应该是越鬼子意识到我军在扣林山方向会有所动作,于是就有计划有步骤的让我军部队越投越多,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实力不得以提前展开进攻,我们这是让越鬼子给牵着鼻子走啊!”
我点了点头,这其实就是越鬼子“围点打援”的战术,老一套了,但这战术虽老却是百试不爽,原因是没有什么部队会放任自己的部队被敌人围歼而不救,那样的话指挥官也会被骂死。所以有时就算指挥官明知道越鬼子有意图,但还是不得不在压力之下派出部队前去救援。
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指挥官顶住压力不派部队去增援,那结果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打击了部队的士气,甚至还会有许多战士因此而开小差。
接着我很快就想到:这“围点打援”的战术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如果越鬼子这是察觉到我军会有所意图而用这种方法逼着我军提前发起进攻……那这越鬼子的指挥官就有些可怕了。
“但是在战斗打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没这么简单!”张司令继续说道:“一方面是我军约有一个营的部队被围困,使我军投鼠忌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扣林山是在79年反击战后就被越军占领了,越军足足在这经营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越军几乎把这扣林山变成了一座城堡,他们在主峰和相连结的8个山头上,构筑了纵横交错的的工事和明暗碉堡,并在阵地前沿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在路隘、山头等有利位置布下层层火力点,更让我们大感头疼的是在这些工事的下面还有许多用于藏兵和机动的坑道,这些坑道都是与地面工事相结合的,形成了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火力配合的严密的防御体系!”
“这……”闻言我不由愣住了:“这好像是咱们志愿军打美国佬的坑道工事吧!”
“可以这么说!”张司令点了点头:“驻守在扣林山上的是越军313师14团,当年我们抗美援越的时候,这支越军是在中越边境由我军装备并训练然后才回到越南参战的。当时我军教给他们对抗美军的方法,很有可能就是抗美援朝时代的坑道工事,再加上扣林山又到处都是峭坡窄路,高草覆盖,山下则沟谷纵横荆棘丛生,所以十分适合使用坑道战术。”
“有一点我不明白!”我说:“越鬼子是怎么在扣林山上构筑大型坑道的。”
我在云南那地方呆过,不只呆过还呆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还是躲在坑道里头,所以很清楚云南那边的地理情况并不适合构筑大型的坑道工事,尤其这时正是云南的雨季。
张司令当然知道我问的是什么,点了点头回答道:“越鬼子的这种坑道工事其实很简单,其实就是在交通壕上铺上一层木板,然后再堆上泥再种上草。这件事越鬼子从一开始就有意为之,他们总是在夜里动工,然后在天亮之前就把新土运走并铺好草做好伪装。当然,这些伪装要是认真观察还是可以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的,毕竟刚走上的草会与周边的植被有所不同,然而边防战士以为这只是越鬼子做的一切普通的伪装并没有在意,时间一长这些草就长得跟周围的植被完全一样了,这大型的坑道系统也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完成了。”
闻言我不由在心里暗赞了一声,这要说到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这些方面,只怕我军跟越鬼子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就比如这扣林山,这就是发扬“积跬步以致千里的精神嘛!”。
而且他们也很聪明,知道云南那样的地理条件是不可能挖那种深入山内的坑道工事……这样的工事一到雨季的时候马上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塌方,所以如果他们这么做的话,还真不需要我们动手。
但如果只是挖一条交通濠再在上头铺上一层原木再加一层薄土和植被就不一样了,这种工事虽说比较脆弱坚不起炮炸,但却不会一到雨季就塌方。只要其运用得当比如建在炮火不容易炸到的死角或是沟谷处,显然就能当作一条暗道来使用。
这一来我们就麻烦了,原因很明显:我军本来就对地形不熟,而大多数越军又躲藏在暗处,然后冷不防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甚至是背后……
也难怪我军侦察部队会一支接着一支的被包围!rs
s